[实用新型]一种改良出料装置的反应釜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6598.5 | 申请日: | 200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7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方根火 | 申请(专利权)人: | 淳安千岛湖龙祥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17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良 装置 反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反应釜,尤指一种生产具腐蚀性化工产品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目前,反应釜出料装置由设于釜底的总阀、与总阀相连的出料管及设在出料管上的出料阀构成,反应釜需出料时,打开总阀及出料阀后,料从出料管中排出;为减少总体安装尺寸,考虑接料方便,往往出料装置的出料管竖向连接总阀后弯折,以平行于地面的方式引出,出料阀为操作方便常设于平行于地面段或之后段,出料结束,关闭出料阀门后,料在出料管的平行地面段中残存,侵蚀出料装置,致使其很快失效,不能可靠、安全工作;一段时间后,残料成份发生变化,在腐蚀出料装置同时影响产品质量,采用该技术方案的反应釜不适于生产具腐蚀性化工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提供一种改良出料装置的反应釜,能适用于具腐蚀性化工产品生产以扩大反应釜使用范围。为此,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出料装置的反应釜,包括釜体及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位于釜体底部的总阀、与总阀连通的出料管及循环管,所述出料管向上倾斜后向下弯折,呈经旋转的数字″7″状,所述循环管与釜体内腔相通。反应釜排料完毕,关闭总阀,因出料管中存在一定倾斜角度,残料流至循环管,循环管利用釜内负压将残料吸入反应釜中,确保出料管中无残料,有效保护了出料装置,且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残料不外流,减少浪费,保持工作环境洁净。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循环管一端与总阀相连,另一端与釜体顶面连通;所述出料管前端与循环管相连。出料管向上倾斜段的残液直接流入循环管,当总阀有液体渗漏时,可通过循环管吸往反应釜,有效防止外漏。
所述的循环管设有回料阀,位于釜体上方的循环管与一进料管连通,所述出料管的向上倾斜段设有出料阀。在出料时,回料阀关闭,总阀、出料管的出料阀开启,料从出料管中流出;出料停止,总阀关闭,回料阀开启,出料管中剩余料回反应釜中,关闭出料阀;在短暂停止出料时,可选择直接关闭出料阀。因出料管中无残料,出料阀的所处环境得到改善,使其工作可靠,使用寿命延长。
所述的循环管与出料管垂直连接。可用三通管使两者相连,连接方便,不产生干扰。
所述的出料管与循环管均采用聚氯乙烯管。聚氯乙烯管的化学性质较稳定,具有好的耐腐蚀性,用聚氯乙烯管代替金属管,成本低,重量轻,安装更为方便。
有益效果:
1、采用的出料管向上倾斜后向下弯折,出料管中不宜存料,提高反应釜出料装置的使用寿命,保证产品质量,利于生产酸性等具腐蚀性的化工产品,扩大反应釜使用范围。
2、总阀下端连有的循环管将残料送回反应釜中,残料不外流,减少浪费,同时保持工作环境洁净。
3、采用聚氯乙烯管作为出料装置管路,其化学性质较稳定,耐腐蚀性好,成本低,重量轻,装配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具内腔的釜体1及出料装置,出料装置包括位于釜体1底部的总阀7、与总阀7连通的出料管2及循环管3,出料管2向上倾斜后向下弯折,呈经旋转的数字“7”状,循环管3与釜体1内腔相通。循环管3一端与总阀7相连,另一端与釜体1顶面连通;出料管2的前端与循环管3相连。循环管3设有回料阀5,位于釜体1上方的循环管3与一进料管6连通,出料管2的向上倾斜段设有出料阀4。循环管3与出料管2垂直连接,两管所处平面可垂直,也可位于同一平面。出料管2与循环管3可采用三通管连接。出料管2与循环管3均采用聚氯乙烯管。
以上图1-2所示的一种改良出料装置的反应釜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已经体现出本实用新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可根据实际的使用需要,对其进行形状、规格等方面的修改,在此不多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淳安千岛湖龙祥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淳安千岛湖龙祥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65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巨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
- 下一篇:笔记型计算机装置及其后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