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井液液面监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17558.2 | 申请日: | 2009-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181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化章;周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化章 |
主分类号: | E21B21/08 | 分类号: | E21B2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之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费微 |
地址: | 321304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液面 监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面监测仪,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监测油田钻井作业过程中钻井液液面高度的液面监测仪。
背景技术
目前,钻井作业中传统钻井液液面监测仪采用的是行程开关报警技术。传统钻井液液面监测仪设有浮杆,浮杆上设有指针架,当液面上升时,浮杆带动指针架上升,当指针架接触到行程开关的触点时报警器开始报警,行程开关上绑有细棉绳,细棉绳另一头绕过设在钻井液液面监测仪顶部的滑轮,当工作人员转动设置在钻井液液面监测仪外部的调节轮时,细棉绳带动行程开关上下移动调节报警位置。由于钻井液液面监测仪在钻井作业中使用,行程开关长期暴露在恶劣的露天环境中,细棉绳很容易断开,导致报警位置无法调节、行程开关失灵,从而导致钻井液液面监测仪无法准确报警的情况;同时,由于传统钻井液液面监测仪只有当指针架接触到行程开关的触点时报警器才会报警,此时液面已经到达了设定的警戒位置,当液面高度超过警戒位置后,指针架离开行程开关的触点,报警器停止报警,报警时间短。综上所述,传统钻井液液面监测仪报警时间短,而且在长期使用后会出现报警位置无法调节、行程开关失灵等问题,使得钻井作业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报警时间短,长期使用后会出现报警位置无法调节、行程开关失灵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经久耐用,安全可靠,而且报警时间长的钻井液液面监测仪。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钻井液液面监测仪,包括液位指针、刻度壁、玻璃罩、浮杆、浮球、液位指针连接杆、外壁、定位杆、报警器、浮球固定件,液位指针与液位指针连接杆连接,液位指针连接杆穿过定位杆上的条形通孔固定其水平方向的位置,浮杆与液位指针连接杆连接,外壁内侧设有接近开关安装座,接近开关与接近开关安装座连接,接近开关通过导线与报警器连接,接近开关上设有设定指针,感应片与感应片连接杆连接,感应片连接杆与液位指针连接杆连接。
这种钻井液液面监测仪用接近开关替代普通的行程开关,解决了传统钻井液液面监测仪长期使用,棉绳老化断开导致无法调节报警位置、行程开关失灵,从而无法准确报警的问题,使得钻井液液面监测仪经久耐用,安全可靠。同时,这种钻井液液面监测仪还延长了报警时间,大大提高了钻井作业的安全性。
上述接近开关安装座上设有条形通孔,接近开关穿过条形通孔,并沿条形通孔上下移动调整位置,接近开关上设有螺帽和并帽,并沿接近开关轴向旋紧,将接近开关固定在接近开关安装座上。
设置条形通孔使接近开关可以在接近开关座上自由的上下调节报警位置,以满足不同的作业环境需要。
上述设定指针一头为圆环状,环套在接近开关上,另一头为指针状,指示报警位置。
将设定指针环套在接近开关上,利用接近开关上的螺帽和并帽将其固定,可以使其拆卸和组装更加方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更换损坏的接近开关或设定指针。
上述设定指针与接近开关安装座之间设有一个环套在接近开关上的垫圈。
设置垫圈可以防止螺帽、并帽松动。
上述垫圈为铁质弹性垫圈。
铁质弹性垫圈与一般的垫圈相比具有更加优秀的防止螺帽、并帽松动的作用,并且更加耐用。
本实用新型用接近开关替代普通的行程开关,解决了传统钻井液液面监测仪长期使用,棉绳老化断开导致无法调节报警位置、行程开关失灵,从而无法准确报警的问题,使得钻井液液面监测仪更加经久耐用,安全可靠。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延长了报警时间,大大提高了钻井作业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为接近开关及接近开关座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报警器与外壁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浮球与浮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中:接近开关安装座1接近开关2导线3螺帽4垫圈5并帽6
设定指针7感应片8液位指针9刻度壁10玻璃罩11浮杆12
浮球13液位指针连接杆14感应片连接杆15外壁16定位杆17
条形通孔18报警器19浮球固定件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化章,未经周化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75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