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泵的自动排气阀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7604.9 | 申请日: | 2009-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29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陈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宜文 |
主分类号: | F04D29/00 | 分类号: | F04D29/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潘浙军 |
地址: | 317525浙江省温岭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泵 自动 气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泵,特别是一种水泵的自动排气阀。
背景技术
常规水泵自身不带排气装置,在通常的使用过程中,其管道内和泵体内都会带有一定的空气,该现象会对水泵的进、出口的压力差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水泵扬程缩短、工作噪音大,导致水无法正常输送,严重地降低了水泵使用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泵的自动排气阀,其能在水泵工作当中实现泵体内气体的自动排放,可有效保证水泵的扬程、降低噪音、提高工作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泵的自动排气阀,其特征在于:整个排气阀包括阀体、浮子、“U”形环、排气阀芯和排气阀盖组成;所述阀体包括上阀体和下阀体,上、下阀体螺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内腔,内腔中设置所述的浮子;所述上阀体上部设置有连通外部与内腔的排气孔,排气孔中间设置有控制排气孔开合的排气阀芯,阀芯头部深入内腔并通过“U”形环与浮子连接在一起;排气孔口部设置所述的排气阀盖;所述下阀体底部设置有连通水泵水通道及所述内腔的进气口。
上述阀芯在与排气孔的连接处设置有“O”型密封圈。
上述“U”形环由不锈钢材料制作。
上述下阀体与水泵泵体一体生成。
本实用新型利用合理的液体,压力、压强、浮力等物理原理,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自动排气装置。
在水未进入泵体前,因浮子自重的存在,其通过“U”形环将阀芯下拉,排气阀排气孔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排气阀内腔与外界连通;当水泵开始工作时,叶轮带动空气和水一起进入,因空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此时进来的空气就会首先由水泵的水通道通过排气阀的进气口进入排气阀内腔,因此时浮子无动作,排气孔还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空气将由排气孔排出,水泵处于一边进水一边排泄空气状态;随后随着空气的逐渐减少,水进入排气阀内腔,浮子在水的作用下慢慢上浮,该过程直到空气排尽,此时不锈钢“U”形环的弹力复原使排气阀芯完全封闭排气孔,完成排气过程,同时也避免排气阀阀体水滴渗漏现象的发生。
此外,当水泵工作中泵体内又产生空气时,逐渐产生的空气会在浮子上方累积并下压浮子,直到累积的空气量使浮子下移的距离足以打开阀芯时,排气孔重新开启进行排气,直到空气排尽排气孔重新被阀芯封闭,达到了自动排气的效果,使水泵内始终保持无气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在水泵工作开始时或工作中快速将管道及泵体内部的空气排出,达到完全排气的效果,同时能在排气结束后关闭排气孔,杜绝了水泵外壳体水滴渗漏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常规水泵在工作中给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大大提高了水泵在使用中的工作效率和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水泵的自动排气阀,整个排气阀包括阀体1、浮子2、“U”形环3、排气阀芯4和排气阀盖5组成。
所述阀体1包括上阀体11和下阀体12,上、下阀体螺纹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内腔13,内腔13中设置所述的浮子2。所述上阀体11上部设置有连通外部与内腔13的排气孔111,排气孔111中间设置有控制排气孔开合的排气阀芯4,阀芯4头部深入内腔13并通过“U”形环3与浮子2连接在一起。排气孔111口部设置所述的排气阀盖5。所述下阀体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水泵泵体6一体生成,其在底部设置有连通水泵水通道61及所述内腔13的进气口131。
本实用新型利用合理的液体,压力、压强、浮力等物理原理,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自动排气装置。
在水未进入泵体6前,因浮子2自重的存在,其通过“U”形环3将阀芯4下拉,排气阀排气孔111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排气阀内腔13与外界连通;当水泵开始工作时,叶轮带动空气和水一起进入,因空气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此时进来的空气就会首先由水泵的水通道61通过排气阀的进气口131进入排气阀内腔13,因此时浮子2无动作,排气孔111还处于完全打开状态,空气将由排气孔111排出,水泵处于一边进水一边排泄空气状态;随后随着空气的逐渐减少,水进入排气阀内腔13,浮子2在水的作用下慢慢上浮,该过程直到空气排尽,此时“U”形环3的弹力复原使排气阀芯4完全封闭排气孔111,完成排气过程,同时也避免排气阀阀体1水滴渗漏现象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宜文,未经陈宜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76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通型内螺纹自锁式球阀
- 下一篇:一种联动性能可靠的排烟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