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座式拉杆旅行箱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19674.8 | 申请日: | 2009-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844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海峰 |
主分类号: | A45C5/04 | 分类号: | A45C5/04;A45C13/00;A45C9/00;A45C5/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南方商标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 炎 |
地址: | 318200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杆 旅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拉杆旅行箱,特别是一种可拆卸及更换袋子、能有效承重抗压、可作为凳子使用的座式拉杆旅行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拉杆旅行箱,可分为塑料旅行箱、布面旅行箱、皮面旅行箱,以放置物品、防尘防水、移动中转为主要目的。其在旅行使用、运输中转环节中,不能有效地承重抗压,内置物品容易受损;同时,其功能局限于置物移动,不能作为凳子使用,在没有座位的地方,如马路边、广场等地候车,就使人感到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旅行箱功能单一、在外来原因挤压状况下内置物品容易受损的缺陷,发明一种可拆卸及更换袋子、能有效承重抗压、可作为凳子使用的座式拉杆旅行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的方式来实现的:所述座式拉杆旅行箱,由座位面板、基座壳体、承重支架、升缩拉杆、转动滑轮和布面袋子组成,承重支架有两个,呈倒U形,座位面板和基座壳体呈矩形,基座壳体的四角设有竖槽,承重支架的底端设于竖槽内,座位面板的两侧设有导槽,承重支架的顶端设于导槽内;升缩拉杆固接在座位面板和基座壳体的后面,转动滑轮固接在基座壳体的后面左右两边;布面袋子设置在承重支架所围的空间内。
所述布面袋子上设有连接带,连接带扣接在承重支架上。
所述转动滑轮、升缩拉杆通过防松螺栓与基座壳体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滑轮上装有转动轴承。
所述座位面板、基座壳体、通过抽芯铆钉与承重支架固定连接。
所述座位面板、基座壳体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
所述承重支架是用金属或塑料管制成。
所述布面袋子是用化纤、尼龙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如下:
承重可坐:采用承重支架、塑料面板、转动滑轮的结构,它可以承受重量125KG。无论在地铁、车站、港口和广场,能被用作旅行中一张时尚、舒服的凳子使用。
抗压防挤:作为凳子使用时,能承受下压重量、有效防护物品。作为行李箱托运时,能承受运输过程的重力挤压,避免损害货物。
可换袋子:布面袋子的封口采用拉链式或粘贴式,可防尘、防水,可随意拆卸清洗或更换袋子颜色及风格。
无噪耐磨:采用PU滑动轮子,推拉移动安全、平稳、自如,凹凸不平地面拉动无任何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中:1座位面板 2基座壳体 3承重支架
4升缩拉杆 5转动滑轮 6布面袋子
7竖槽 8导槽 9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所述座式拉杆旅行箱,由座位面板1、基座壳体2、承重支架3、升缩拉杆4、转动滑轮5和布面袋子6组成,承重支架3有两个,呈倒U形,座位面板1和基座壳体2呈矩形,基座壳体2的四角设有竖槽7,承重支架3的底端设于竖槽7内,座位面板1的两侧设有导槽8,承重支架3的顶端设于导槽内;升缩拉杆4固接在座位面板1和基座壳体2的后面,转动滑轮5固接在基座壳体2的后面左右两边;布面袋子6设置在承重支架3所围的空间内。
所述布面袋子6上设有连接带9,连接带9扣接在承重支架3上。
所述座位面板1、基座壳体2通过抽芯铆钉与承重支架3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滑轮5、升缩拉杆4通过防松螺拴与基座壳体2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滑轮5上装有转动轴承。
所述座位面板1、基座壳体2采用塑料一体注塑成型。
所述承重支架3是用金属或塑料管制成。
所述布面袋子6是用化纤、尼龙材料制成。
具体实施中,一体成型的承重支架紧密插入基座壳体预留的竖槽内,上部装入座位面板预留的导槽内;同时装入升缩拉杆至固定位置,在各部件连接部位,经精准钻孔后采用抽芯铆钉固定。在平放状况下,基座壳体四脚与地面平衡,此时转动滑轮与平面有合理间隙,起到稳定、承力作用;所述座式拉杆旅行箱,在倾斜25°-45°时,转动滑轮与平面接接触,此时,座壳体四脚与平面有合理间隙,将拉杆调节至合适高度,即可自如推拉旅行箱。本实用新型革新传统拉杆旅行箱仅能置物移动的单一功能,实现人们旅行、在途中期望便捷小息的实际需求,做到移动静座、能动可座、便捷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海峰,未经徐海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196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