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形固体体积测量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0604.4 | 申请日: | 200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717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华;许家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华 |
主分类号: | G01F17/00 | 分类号: | G01F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00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体积 测量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理测量仪器,尤其与微形固体体积测量器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不规则微小形态固体,如人体结石、矿石的小碎片、螺丝螺帽、植物的种子、果实等,其体积的测量一直是没有很好解决的难题,要么是测量手段十分复杂,要么是测量精度不高,虽然不规则微小形态固体的质量M可从天平秤中得出,但由于体积的测量困难,较难测定物体的密度,不利于科学研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科学合理,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及应用范围广的微形固体体积测量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微形固体体积测量器,包括水平底座,调节螺栓,水准气泡,竖直平板,固定架,竖直容器,连接阀,U型连通管,水平细管,主尺,套塞及测量用液体,竖直容器、U型连通管及水平细管采用固定架固定在竖直平板上,U型连通管分别与竖直容器及水平细管连通,在竖直容器与U型连通管之间设有连接阀,主尺设于水平细管下方,套塞设于水平细管端部,测量用液体置入竖直容器中。
所述的微形固体体积测量器,还包括橡皮塞及游标尺,橡皮塞设于竖直容器上部,游标尺设于水平细管及主尺上。
所述的微形固体体积测量器,其测量用液体采用红色酒精。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一)是本装置利用连通器的排液法工作原理设计制作而成,连通器两端开口,液面均受到同一大气压的作用,液面等高,当液体中投入一个不规则的小物体时,要保持液面相等,它所排开的液体就流向水平细管的一端,平衡时细管中伸长的一段液体的体积即为被测小物体的体积,其数值可直接从刻度尺中读出;(二)是利用细长水平管逼使连通器两端液面始终保持同一高度不变;将竖直容器中液面的微小升高转化为细管中液柱的长度,起到了放大的作用。例如:本装置竖直容器与水平细管的直径之比为8∶1,截面积之比为64∶1,也就是说,若粗管中上升1毫米的线度,在细管中可得64毫米液柱长的明显变化;(三)是本仪器还采用了表面张力小于20达因/厘米的红色酒精混合溶液,细管内径选用2~3毫米为宜。减少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的影响,并且在标度主尺上加装了游标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测量精度;(四)是本仪器具有制造成本低,性能稳定,操作方便,误差较小,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又可叫做“固体体积天平秤”,成为一种测量不规则微形固体体积的量具;(五)是主要可用来测量不规则微小形态固体的体积,进而可测定该物体的密度(质量M从天平秤中得出)。例如用来测定人体结石,矿石的小碎片、螺丝螺帽、植物的种子、果实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微形固体体积测量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微形固体体积测量器,包括水平底座1,调节螺栓2,水准气泡3,竖直平板4,固定架5,竖直容器6,连接阀7,U型连通管8,水平细管9,主尺10,套塞11,测量用液体12,橡皮塞13及游标尺14,竖直容器6、U型连通管8及水平细管9采用固定架5固定在竖直平板4上,U型连通管8分别与竖直容器6及水平细管9连通,在竖直容器6与U型连通管8之间设有连接阀7,主尺10设于水平细管9下方,套塞11设于水平细管9端部,测量用液体12置入竖直容器6中,橡皮塞13设于竖直容器6上部,游标尺14设于水平细管9及主尺10上,测量用液体12采用红色酒精。
使用方法:
1.打开套塞11及橡皮塞13,使液面与外界大气压相遇。
2.调节底座螺丝2使水平细管9呈水平状态,可观察水准仪中的气泡3位于中间;接着记录细管中液面的初始位置V1。
3.用摄子夹住被测小物体,将它轻轻放入竖直容器6的测量用液体12内,待水平细管9中液柱稳定后,用游标尺记录液面的末位置V2。
4.被测小物体的体积为V=V2-V1立方毫米。
5.多次使用后,应适当补液,使细管中的液面保持在某一刻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华,未经王金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06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