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捕鼠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0814.3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11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虞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虞小明 |
主分类号: | A01M23/20 | 分类号: | A01M2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826***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捕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诱捕器具,尤其是一种新型捕鼠器。
背景技术
老鼠在生活中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常见的捕捉老鼠的办法有投鼠药或使用捕鼠器。但使用鼠药后老鼠不会马上死亡,当尸体没有及时发现而腐烂时对环境造成影响,也容易给人类带来潜在危害,所以提倡使用捕鼠装置进行捕鼠,为防止由于老鼠死亡带来的新的细菌、病毒等传播危险,做好活捉老鼠,然后进行焚烧、填埋等处理。中国专利ZL01231991.0公开了一种捕鼠装置,包括一个容器,一个筒体,一走道,走到与筒体内部相连通,容器可关多只老鼠,此结构的捕鼠装置可捕捉多只老鼠,但是其灵敏度不高,效果不显著。中国专利ZL200420013864.9公开的翻板式捕鼠器,包括安装在捕鼠箱内的饵料盒,长方体形的捕鼠箱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在捕鼠箱内的封闭端设置着饵料盒,在封闭端的箱体壁上设置着通风孔,在捕鼠箱的底板上设置着落鼠口,在落鼠口上安装着自动回位翻板,捕鼠箱安装在储鼠容器上,捕鼠箱的落鼠口直对着储鼠容器的开口。此设计可实现连续捕鼠,但是结构较复杂,成本高,不易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制造成本低、易推广的新型捕鼠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如此实现的:
一种新型捕鼠器,包括鼠桶(1)、底座(2)及设于两者之间的连接板(3),设于底座(2)上的支架(7),所述鼠桶(1)为一端封闭一端敞口的不透明金属桶,敞口端设有挡板(5),鼠桶(1)水平设置于连接板(3)上,底座(2)设于近鼠桶(1)敞口端,其一侧设有支架(7),底座(2)两侧设有对称布置的两立板(4),所述立板(4)上设有竖直方向的滑槽(6),两立板(4)顶端各设有两个孔(10),其内穿有两平行的挡丝(8)将两立板(4)连接,挡板(5)设于两挡丝(8)之间,且挡板(5)上水平固定有一长销(9),所述长销(9)的两端均设于滑槽(6)内,并可沿滑槽(6)上下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3)的两端均设有挂钩(13)。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2)上设有四个槽(11),立板(4)通过设于槽(11)内的螺钉连接在底座(2)上。
作为优选,所述滑槽(6)的长度占立板(4)长度的60-85%。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3)近鼠桶(1)敞口端一侧上设有两凸板(14)。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2)底部两侧设有两沟槽(16),其内均设有一调节螺杆(15)。
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2)、连接板(3)和水平设于其上的鼠桶(1),鼠桶(1)为一端封闭一端敞口的不透明金属桶,使得老鼠被捕到后很难逃走;鼠桶(1)通过设于连接板(3)两端的挂钩(13)卡紧固定在连接板(3)上;底座(2)的两侧设有立板(4),并可根据鼠桶(1)直径的大小调整量立板(4)的距离,扩大使用范围;挡板(5)设于立板(4)顶端的挡丝(8)之间,挡板(5)上的长销(9)可在滑槽(6)内滑动,并起到捕鼠后封死鼠桶口的作用.使用前,先将挡板(5)向上推动置于支架(7)上,捕到老鼠后,鼠桶(1)失去平衡,敞口端向上翘起,挡板(5)从支架(7)上向下滑落至凸板(14)上,因长销(9)的两端设于滑槽(6)内,故起到封死作用,老鼠无法逃脱.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灵敏度高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底座(2)、连接架(3)和立板(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参考附图1、附图2,一种新型捕鼠器,包括鼠桶(1)、底座(2)及设于两者之间的连接板(3),设于底座(2)上的支架(7),所述鼠桶(1)为一端封闭一端敞口的不透明金属桶,敞口端设有挡板(5),鼠桶(1)水平设置于连接板(3)上,连接板(3)的两端均设有挂钩(13),且近鼠桶(1)敞口端一侧上设有两凸板(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虞小明,未经虞小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081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