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振动盘弹弓壳大头输送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2136.4 | 申请日: | 2009-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28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杨兴龙;杨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小龙 |
主分类号: | B65G27/02 | 分类号: | B65G27/02;B65G47/248;B65G47/256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 33215 | 代理人: | 阳建中 |
地址: | 318016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 弹弓 大头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的零部件加工领域,尤其是对眼镜上的弹弓壳进行加工的装置或结构。
背景技术
眼镜上的镜框与镜腿间的活动连接处可采用弹弓壳进行连接,而弹弓壳的外形可呈一头大、一头小的形状,根据生产需要,要求针对弹弓壳的不同部位进行加工处理,使得弹弓壳外形符合配置要求;此前,这项工作大多由人工手动作业完成不仅费时费力且直接影响了弹弓壳的生产效率,不利于弹弓壳生产的自动化;另据市场调查并检索中国专利文献,也未发现有自动化加工弹弓壳大头部位或大头部位的装置问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多次工位筛选后,将符合工位要求的弹弓壳输出再加工的振动盘弹弓壳大头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提供一种振动盘弹弓壳大头输送装置,所述振动盘上设置有与振动盘底盘连通的螺旋轨道,可供弹弓壳沿轨道运动直到达到要求的工位,在螺旋轨道上依序设置有抖落平台、抖落平台间和抖落平台与轨道间设置有凹口,所述凹口的形状与符合工位的弹弓壳头部形状相适配,位于抖落平台上的与凹口形状不相适配的弹弓壳将抖落到与振动盘底盘连接的外盘内,外盘与底盘间设置有一连通槽,抖落后的弹弓壳受振动再次进入螺旋轨道;未抖落的弹弓壳进入由限位平台和与振动盘连接的限位片构成的转向槽内,不符合弹弓壳大头枕部直立朝外、小头朝内的弹弓壳也被抖落到外盘内,因受振动,弹弓壳被改变朝向沿转向槽槽向前行,达到限位平台端部,受振动盘上设置的转向靠山的阻挡,以转向靠山为轴,旋转一定角度后,弹弓壳改变为大头朝前与轨道同向的工位后,从振动盘输出口输出。
如上所述的振动盘弹弓壳大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片与振动盘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母改变弹弓壳进入转向槽内的深度。
如上所述的振动盘弹弓壳大头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平台前方设置有缓冲平台;加工时被阻塞的弹弓壳从缓冲平台掉入外盘内。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弹弓壳手动加工所存在的效率低的缺陷,为弹弓壳的大头加工提供了一种实用装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弹弓体突出小头部位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弹弓体突出大头枕部部位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提供一种振动盘弹弓壳大头输送装置,所述振动盘1上设置有与振动盘1的底盘连通的螺旋轨道11,可供弹弓壳6沿轨道11运动直到达到要求的工位,在螺旋轨道11上依序设置有抖落平台12、抖落平台12间和抖落平台12与轨道11间设置有凹口13,所述凹口13的形状与符合工位的弹弓壳6小头形状相适配,位于抖落平台12上的与凹口13形状不相适配的弹弓壳6将抖落到与振动盘1的底盘连接的外盘4内,外盘4与振动盘1的底盘间设置有一连通槽19,抖落后的弹弓壳5受振动再次进入螺旋轨道11;未抖落的弹弓壳5进入由限位平台14和与振动盘1连接的限位片15构成的转向槽17内,不符合弹弓壳大头枕部61直立朝外、小头朝内的弹弓壳6也被抖落到外盘4内,因受振动,弹弓壳6被改变朝向沿转向槽17槽口前行,达到限位平台14端部,受振动盘1上设置的转向靠山5的阻挡,以转向靠山5为轴,旋转一定角度后,弹弓壳1改变为大头朝前与轨道11同向的工位后,从振动盘输出口2输出。
所述限位片14与振动盘1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母16改变弹弓壳6进入转向槽17内的深度。
所述限位平台14前方设置有缓冲平台18。加工时被阻塞的弹弓壳6从缓冲平台18掉入外盘4内。
振动盘1的中心设置有一轴孔3,振动盘1通过轴孔3固定。
上文虽然已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详尽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可进行部分修改和变更;上文的描述和附图中提及的内容仅作为说明性的例证,具有上述技术特征的振动盘弹弓壳大头输送装置,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小龙,未经杨小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21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ZAX9100织机钢筘
- 下一篇:后视操纵平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