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食用菌的菌棒破袋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20122776.5 申请日: 2009-06-18
公开(公告)号: CN201450907U 公开(公告)日: 2010-05-12
发明(设计)人: 叶伟俊 申请(专利权)人: 叶伟俊
主分类号: A01G1/04 分类号: A01G1/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23700 浙***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食用菌 菌棒破袋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用菌的菌棒破袋机,特别是指一种适合于木耳、香菇等食用菌栽培过程使用的菌棒破袋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香菇、木耳等是我国的食用菌类特产之一,因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自古人们就有采食的习惯,被视为山珍。在唐朝的《唐本草注》中就记载着人工培植食用菌的方法,但因是属于自然接种的原始方法,其成功率和产量都难有保障,一直都以采集野生为主。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广大科研人员和食用菌裁培人员开始代用料栽培的研究,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袋用料裁培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即将木屑、农作物桔杆粉碎物、矿物质等营养辅料,经过粉碎、搅拌、装袋、灭菌、接种、培养、破袋、出耳等过程,人们把这种栽培模式统称为袋栽食用菌。

由于食用菌菌丝体是一种好气性菌丝,在缺氧的条件下,菌丝体的发育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而用作于菌棒的栽培袋是由不透气的塑料薄膜制成,因而在培养过程需通过及时破袋来解决菌棒内补氧问题;另外,食用菌菌丝体也不能靠自身的生长力钻出栽培袋面,需要通过破袋来解决出耳问题。但目前食用菌栽培袋的破袋(割口)工作仍采用手工捶打破袋钉破袋的人工作业方式,其缺点是工作强度大,速度慢,效率低;破袋位置不均匀、深度和形状一致性差;而且菌棒内的培养基易松散,需重新装袋,耗时多;菌丝体易断裂,受天气影响,如不及时下田栽培,极易引起菌棒病变,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栽培速度和栽培质量,无法满足大批量栽培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可靠,即可快速破袋,又可提高成品质量的菌棒破袋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方案:一种食用菌的菌棒破袋机,所述的破袋机包括有工作架及安装在工作架上的菌棒工作板和菌棒推动板,其中工作架由上、下固定框及上、下固定框的支撑脚组成;所述的菌棒工作板连接在下固定框上,在菌棒工作板的上端面设置有菌棒放置区以及分别设置在菌棒放置区两侧的挡板和菌棒破袋区,其中菌棒破袋区上均匀分布有破袋钉;所述的菌棒推动板通过导向机构可移动连接在上固定框上,且菌棒推动板的下端面均匀分布有与菌棒工作板上的菌棒破袋区相对应的破袋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技术相比,通过采用机械化破袋方式代替了原先人工手工破袋的方式.使用时,只需将菌棒安放在工作板的放置区,移动推动板带动菌棒朝破袋区滚动,从而达到破袋的效果,从而克服了现有食用菌菌棒人工操作破袋的方式,弥补了人工破袋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破口不均匀、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可靠;具有节省劳动力、破口速度快、位置均匀、深度和形状一致性好的优点;且工作效率高,机械破袋的食用菌菌棒长出的食用菌发耳率高、形状规则、质量好.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菌棒推动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一种食用菌的菌棒破袋机,所述的破袋机包括有工作架1及安装在工作架1上的菌棒工作板2和菌棒推动板3,其中工作架1由上、下固定框11、12及上、下固定框11、12的支撑脚13组成;在菌棒工作板2下方的下固定框12上对称设置有连接环14,用以连接位于菌棒破袋机与菌棒堆放区之间的菌棒输送带。

所述的菌棒工作板2通过螺栓24和螺母25连接在下固定框12上,并且可通过调节螺栓24和螺母25设定菌棒工作板2和菌棒推动帮3之间的距离,以便适用不同大小的菌棒破袋。在菌棒工作板2的上端面设置有菌棒放置区21以及分别设置在菌棒放置区21两侧的挡板22和菌棒破袋区23,其中菌棒破袋区21上均匀且交错分布有7排,每排分别设置有13枚破袋钉231。

所述的菌棒推动板3通过导向机构4可相对菌棒工作板2移动连接在上固定框11上,在菌棒推动板3的下端面均匀且交错分布有8排,每排分别设置有13枚且与菌棒工作板2上的菌棒破袋区23相配合的破袋钉31。所述的菌棒推动板上端面安装有手把32,方便推动菌棒推动板3。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破袋钉231、31的数量和排列可根据实际要求破袋的菌棒大小自行调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伟俊,未经叶伟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27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