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管切头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3630.2 | 申请日: | 2009-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732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宏;冯新良;任素芳;谢知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荣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1/01 | 分类号: | B26D1/01;B26D7/01;B26D7/06;B26D7/18;B26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切头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切断机,尤其涉及一种软管切头机。
技术背景
软管加工过程中,管颈、管肩是通过注塑与管身复合的,管颈口沿常常有浇注点甚至不周正现象,通常做法是切去部分管颈头部,以保证管颈口美观实用。目前大多数企业基本采用手压式切断机,装管、切管、卸管均为手工完成。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定位有一定误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生产效率低、定位不准等问题提供一种软管切头机。
本实用新型由机架、高精度分割器、转盘、切头棒、进管装置、定位装置、切头装置、卸管装置和动力控制装置构成。动力控制装置包括:凸轮组、接触器、传动盘、连杆、齿轮齿带、气缸、摩擦副、主从电机。其特征是高精度分割器主输出与转盘固连结,高精度分割器从输出通过齿轮齿带与凸轮组、传动盘连结,转盘圆周均布八只切头棒,转盘进管位对应进管装置,转盘切头位对应定位装置和切头装置,转盘卸管位对应卸管装置,动力控制由高精度分割器分配,进管通过传动盘,定位、切头、卸管通过凸轮组与接触器,动力由主电机或气缸提供。
所述转盘垂直方向下位为切头位、上位为卸管位,水平方向切头位之前为进管位。
所述切头棒与转盘滑配连接,切头棒中心有Y形通孔,切头棒穿过转盘一端设滚花轮,切头棒规格可调换。
所述进管装置包括进管台和拨杆,进管台倾角、宽度可调,入口对应转盘进管位,拨杆通过传动盘与高精度分割器从输出连结。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前顶紧装置和后吸紧装置,两装置气缸中心线正对转盘切头位。
所述切头装置包括切刀进给装置和摩擦副装置,切刀进给装置装配在前顶紧装置支架上,摩擦轮与切头棒滚花轮构成一对摩擦副,摩擦副装置动力由从电机提供。
所述卸管装置由吹气头和吹管装置气缸组成,吹气头正对转盘卸管位。
所述凸轮组有两只凸轮,一只凸轮控制前顶紧装置和卸管装置,一只凸轮控制后吸紧装置和切头装置,两只凸轮存在相位角。
与现有技术比,本实用新型最明显的有益效果是:切头定位精准,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前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进管装置局部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切图装置局部头
图5是本实用新型后吸紧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主动力控制立体结构后视图
图7是卸管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高精度分割器,3-转盘、4-卸管装置、5-吹管装置,6-吹气头,7-凸轮I,8-接触开关I,9-凸轮II,10-接触开关II,11-传动盘,12-切头棒,13-滚花轮,14-进管装置,15-拨杆,16-进管台,17-软管(工件),18-前顶紧装置,19-前顶紧装置气缸,20-切刀进给装置,21-切刀进给气顶头,22-吸气头,23-后吸紧装置,24-后吸紧装置气缸,25-摩擦轮,26-摩擦副装置,27-从电机,28-主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7,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由机架1、高精度分割器2、转盘3、卸管装置4、切头棒12、进管装置14、切头装置19、定位装置动力控制装置构成,动力控制装置包括:凸轮7、9,接触器8、10,传动盘3,连杆,齿轮齿带,气缸,摩擦副26,主从电机27、28。
高精度分割器2主输出与转盘3固连结,高精度分割器3从输出通过齿轮齿带与凸轮组、传动盘11连结,转盘3圆周均布八只切头棒12,转盘3进管位对应进管装置14,转盘3切头位对应定位装置和切头装置20,转盘3卸管位对应卸管装置4,动力控制由高精度分割器3分配,进管通过传动盘11,定位、切头、卸管通过凸轮组与接触器,动力由主电机28提供。
所述转盘3垂直方向下位为切头位、上位为卸管位,水平方向切头位之前为进管位。
所述切头棒12与转盘3滑配连接,切头棒12中心有Y形通孔,切头棒12穿过转盘3一端设滚花轮13,切头棒3规格可调换,以适应不同直径、不同长度软管。
所述进管装置14包括拨杆15和进管台16,进管台16倾角、宽度可调,入口对应转盘进管位,拨杆15通过传动盘11与高精度分割器2从输出连结。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前顶紧装置18和后吸紧装置23,两装置气缸中心线正对转盘3切头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荣塑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荣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3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