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加热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4213.X | 申请日: | 200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9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谢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万泓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12 | 分类号: | F24H1/12;F24H9/18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徐雪波 |
地址: | 315803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加热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电源,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快速加热液体的液体加热单元。
背景技术
饮水器、热水器等给液体加热装置中,液体加热单元是最关键的部件。为了减少将给定的液体加热到给定温度所需的时间,液体加热装置的制造商已开发出了具有不同构造的液体加热单元。
例如公开号为CN 201096399(专利号为:ZL 200720177939.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布了一种液体加热装置,其包括封闭有惰性气体和电加热装置的管状加热体,电极穿过加热体两端连接在电源上,加热体外套有封闭的内管和外管叠套式双层空腔管构成加热体总成,每层管腔内充满液体,外管和内管靠近两端部位分别各设有进出水口,由若干个所述加热体总成平行排列、且外管进出水口连接、内管进出水口连接、末尾加热体总成进水口与出水口连接所构成内部贯通循环的液体加热装置,是利用加热管总成的外管和内管中的液体热交换,将内管中的液体扩散出来的热量对新进入的液体进行预热,使扩散的热量被吸收,达到了充分利用能量的作用,提高了热转换效率。但是这种结构的液体加热装置,为了提供热转换效率,其液体加热单元的整体体积较大,并且液体流通通道都是采用加热管组成,采用内管和外管折叠放置方式,多层折叠放置的内管和外管的体积总体较大,不适用于小型体积的液体加热装置。
还例如公开号为CN 101366601(申请号为:200810121103.8)的中国发明专利《即热式饮水机加热机构》中公开的液体加热单元,是由一组相互串接连通的加热水管连接构成,加热水管内分别设置相互并联连接的加热器,相邻加热水管的顶部出水口与底部进水口管道连接。这种结构的液体加热单元,液体的流通通道还是有加热水管组成,加热器则放置在加热水管内部,需要相互串接连通多组加热水管才能增加液体流通通道的长度,整体结构也是相当笨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在增加液体流通通道的长度基础上,不增加整个液体加热单元体积的液体加热单元。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体流经时更为顺畅、不易产生涡流的液体加热单元。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液体加热单元,包括平板状发热体,与平板状发热体的其中一个侧面形成边缘密封连接的导流板,导流板与平板状发热体之间形成有迂回曲折的液体流通通道,并且所述的导流板上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与所述液体流通通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处导流板的边缘部位和中央部位,并且所述的液体流通通道呈螺旋形布置。
这样,液体通过进液口流入液体流通通道后,加热时,由于液体在呈螺旋形结构的液体流通通道内流通,可以增加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内流通内停留的时间,也就是增加了液体的受热时间,从而使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内得到充分受热,热转换效率比普通的直线型的液体流通通道要高,并且尤为重要的是,整个液体加热单元的体积没有因为增加了液体流通通道的程度而增加,在同样功率的平板状发热体下,采用这种螺旋形的液体流通通比采用直线性的液体流通通道,其热转换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适用于各种即热型液体加热装置。
为了使液体从出液口流出时,温度能达到理想温度,作为改进,所述螺旋形的液体流通通道的宽度从所述进液口到所述出液口方向逐渐减小,这样,液体将要从出液口流出前,由于液体流通通道宽度变窄,液体压力增加,温度也会进一步升高;另外还可以进一步增加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停留时间,使液体能够充分受热。
所述平板状发热体由绝缘导热板及贴附在导热板上的、通电后能发热的电热膜组成。由于平板状发热体的电热膜是直接贴附在绝缘导热板上的,因此其传热效果及热响应速度均优于有电热管的加热体,使用时出水延时可明显缩短,热效率更高,并且外观轻巧,牢固美观。
所述平板状发热体呈圆形,所述导流板也呈圆形,所述导流板密封贴合在所述平板状发热体上,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平板状发热体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螺旋形凹槽以形成所述液体流通通道。这种结构加工起来比较方便,并且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中经过时,是直接与金属导热板相接触的,金属导热板发出的热量能较好被液体吸收,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中那样通过加热管道来制作液体流通通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进一步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在以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直接相连所成的直线为基准、顺时针或逆时针偏转10~45度角形成一个扇形范围内,所述的液体流通通道在该扇形范围内的局部为直线通道。这段直通道的设置有利于液体在液体流通通道内顺利流通,不易产生涡流,并且可以使呈圆形导流板的加工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万泓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万泓电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42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耳机适配器及其相应的主板
- 下一篇:火炮炮膛超声波自动清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