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帽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5464.X | 申请日: | 2009-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283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杨毅;罗开定;杨前武;杨通国;廖赐锴 | 申请(专利权)人: | 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0 | 分类号: | F23C10/2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工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安宁 |
地址: | 550002贵州省贵阳市***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风帽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流化床,具体来说,涉及流化床锅炉的风帽。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风帽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布风元件,风帽性能的好坏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目前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有两类风帽,即导向风帽和小孔风帽。导向风帽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磨损严重、风室漏渣等问题;小孔风帽没有和布风板焊接,在锅炉运行当中风帽是旋转的,因而相对于导向风帽来说,磨损情况明显好转,但在运行中存在风帽被吹翻的现象。风帽被吹翻后,布风板的布风均匀性发生改变,有可能发生局部流化不良现象;而且当风帽吹翻后,大量的炉渣漏入风室内,加剧了布风板的布风不均,造成锅炉因流化不良而结焦。为了防止风帽被吹翻,如果对钟罩型风帽与布风板进行点焊固定,虽然风帽不再被吹翻,但是漏入风帽内的炉渣不便于清理,当漏入风帽内的炉渣堵塞风帽小孔时,同样造成床料流化不良而结焦。如果要清理风帽内的炉渣,必须把风帽敲掉后才能清理,而且还需将床料放掉、锅炉冷却后才能操作,这对于要求连续生产的企业来说有时是不允许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人们设计了一些新的风帽,申请中国专利的有:200720089297.9号“循环流化床锅炉用T型风帽”、200720115420.X号“循环流化床锅炉两体式风帽”、200720080694.X号“分体式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200820021226.X号“循环流化床锅炉轴向反吹风帽”等,这些专利技术均有一定的作用,但人们依然不断创新,设计更有效的风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组合,以克服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的缺陷,风帽不会被吹翻、风室不会漏渣,延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长周期运行时间。
设计人提供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组合,由钟罩形风帽和风窗式导风管组成,钟罩形风帽下段为圆筒形,上段为圆锥筒形,顶部由凹口封闭,上段与下段之间开有风孔;导风管顶部封口,其上部的侧面开有风窗;钟罩形风帽倒扣在风窗式导风管上。
上述风帽的风孔有1~8个;上述导风管的风窗有1~4个。
上述导风管固定在锅炉流化床的孔板上。
上述孔板的下面有一层耐磨浇注料。
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组合的工作原理和作用是:上述钟罩形风帽倒扣在风窗式导风管上,由于风窗式导风管的顶部封闭,改变了风的导出方向,使风仅从风窗沿导风管径向导出,消除了风的动能对风帽产生的向上托力,解决了风帽在锅炉工况变化时被吹翻的问题;还能使风帽具有垂直状态的自平衡功能,能自动修正风帽的倾斜问题;风帽与导风管没有直接连接,炉渣对风帽的磨擦力能使风帽在锅炉运行当中能产生旋转,有效地减轻了高温炉渣对风帽产生的局部严重磨损,以延长风帽的使用寿命;风帽与导风管没有直接相连使风帽的清理和更换变得非常方便,减轻了锅炉运行、检修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
设计人指出:风帽采用耐磨材料,能有效地延长风帽的使用寿命。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风帽组合,可实现如下效果:①减轻风帽的磨损,延长风帽的使用周期。经测定,使用这种新型风帽比固定式小孔风帽的寿命延长2倍左右。②风帽不会被吹翻,风室不会漏渣,延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长周期运行时间。③减轻锅炉的维护、检修、运行操作的工作量。适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组合的使用示意图,图2为风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风帽的俯视图,图4为导风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导风管的俯视图。图中1为风帽,2为导风管,3为风孔,4为风窗,5为锅炉导风管孔板,6为耐磨浇注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台如附图1的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组合,由钟罩形风帽1和风窗式导风管2组成,钟罩形风帽1倒扣时,下段为圆筒形,上段为圆锥筒形,顶部由凹口封闭,上段与下段之间开有4个风孔3;导风管2顶部封口,其上部的侧面开有4个风窗4;使用时钟罩形风帽1倒扣在风窗式导风管2上,导风管2固定在锅炉流化床的孔板5上。
孔板5的下面有一层耐磨浇注料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瓮福(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54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性纤维素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