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城市新型立交桥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5510.6 | 申请日: | 200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9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雷力;雷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力;雷达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0002 贵州省贵阳市西***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新型 立交桥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桥梁,尤其涉及一种城市立交桥。
背景技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交通高峰期的十字交叉路口,塞车现象在各大城市更是屡见不鲜;各地政府为此修建了大量的多层立交桥,虽然这些形式各异的立交桥一定程度缓解了交通紧张状况。然而,由于目前这些立交桥大多为三层或多层结构,普遍存在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施工周期长、建设投资和工程量大等诸多缺陷,而车流量大的交叉路口又多处于寸土寸金的繁华路段,且数量众多;因此这些传统的多层立交桥不能适应城市交通建设的需要。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的城市新型立交桥。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架设于路面之上的高架桥;高架桥横跨十字交叉路口,该高架桥的两端分别通过引桥与路面平滑连接;在高架桥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呈U字型的转弯副桥,各转弯副桥的两端分别通过引桥与路面平滑连接,在高架桥的两侧分别沿右转弯方向设有与转弯副桥平滑连接的分叉桥。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在传统高架桥的两侧各增设了一个转弯副桥,因此有效地解决了在十字交叉路口因车辆等待放行信号而容易造成拥堵的问题,同时还可实现原地掉头而不会影响其它车辆通行;另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还可将传统立交桥的三层或多层结构简化为两层结构,不仅占地面积小、建设投资少,而且还具有工程量小、工期短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高架桥1 引桥2 转弯副桥3 分叉桥4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在图1~2中,架设于路面之上的高架桥1横跨十字交叉路口,在该高架桥的两端桥口处分别设置倾斜的引桥2与横向路面平滑连接;在高架桥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呈U字型或马蹄形的转弯副桥3,在各转弯副桥3的两端桥口处分别设置倾斜的引桥2与纵向路面平滑连接,在高架桥1的两侧沿右转弯方向各设置一段分叉桥4与对应的转弯副桥3平滑连接。
下面分别以直行、左转弯、右转弯、掉头为例对本立交桥的功能进行说明:
1)直行
纵向直行车辆可沿南北方向的原有路面从高架桥1和两个转弯副桥3的下面穿过十字交叉路口行驶,横向直行车辆可沿东西方向架设的高架桥1跨过十字交叉路口行驶,从而实现东西方向直行的车辆与南北方向直行的车辆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横向左转弯(以由东向南左转为例)
车辆从位于高架桥1右端驶上高架桥1,然后右转沿分叉桥4、转弯副桥3以及与该转弯副桥连接的引桥2驶下高架桥1,再从该高架桥的下面由北向南直行穿过十字交叉路口即可实现左转弯.
3)纵向左转弯(以由南向西为左转例)
车辆由南向北从高架桥1下面直行穿过十字交叉路口驶上位于高架桥1北侧的转弯副桥3,左转后驶下该转弯副桥再右转即可实现左转弯。
4)原地掉头(以横向掉头为例)
车辆从东向西驶上高架桥1,右转后从位于高架桥1北侧的转弯副桥3驶下高架桥1,然后由北向南从高架桥1下面直行穿过十字交叉路口后再驶上位于高架桥1南侧的转弯副桥3,左转后驶下该转弯副桥再右转即可实现原地掉头;也可在高架桥1的桥面下原地直接掉头。
5)原地掉头(以纵向掉头为例)
车辆从南向北从高架桥1下面直行穿过十字交叉路口驶上位于高架桥1北侧的转弯副桥3,左转后驶下该转弯副桥由北向南再次从高架桥1下面直行穿过十字交叉路口即可实现原地掉头。
6)右转弯
横向行驶的车辆以及纵向行驶的车辆均可按照原来的道路实现右转,而不会发生相互交叉,再此不必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力;雷达,未经雷力;雷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55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服务器截图方法及服务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3G网络的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