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态浮床作物害虫气调控制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5528.6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51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李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M13/00 | 分类号: | A01M1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杨云 |
地址: | 550005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作物 害虫 调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治作物病虫害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无残留气调技术杀灭水面作物病虫害的装置。
背景技术:化学药剂杀灭作物病虫害是目前常见的方法,该方法毒害大、安全系数低、对环境也不友好。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目前许多化学药剂已经被列为禁用产品。气调杀虫技术由于具有环保、低残留等优点而再次受到了世人的关注,现已逐渐成为防治储藏物发生病虫害的主流技术。然而,现有的气调杀虫装置由于存在或者气体种类比较单一、或者各种气体之间的组配浓度无法精准控制等缺陷,因此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而且尾气未作任何回收处理,不利于环保。此外,当前的气调杀虫技术大多只用于防治储藏物病虫害,而不能用于防治生长中的农作物病虫害,用气调杀虫防治水面农作物病虫害的技术更是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将气调杀虫技术与大棚生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用于杀灭水面作物病虫害的生态浮床作物害虫气调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生态浮床、气源装置和尾气回收装置;透光的大棚密闭罩在生态浮床上,所述气源装置包括气体混配箱、各自依次通过减压阀和流量计与该气体混配箱连通的氧气气源装置、二氧化碳气源装置和氮气气源装置,与气体混配箱连通的进气管以及与尾气回收装置连通的出气管分别通入大棚中。
所述气源装置还包括通过流量计与气体混配箱连通的气泵;尾气回收装置和所述气源装置均由设置在水面的浮体承载。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气调杀虫技术与大棚生产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因此不仅能够杀灭水面作物的灭病虫害,而且不会造成水体污染,具有安全、环保,杀虫效果好等优点;同时,还能增加浮床作物的光合能力,增强浮床作物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的能力。另外,由于在现有气调杀虫装置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带有流量计的气体混配箱,因此不仅能够实现多种气体的混合、而且还可通过流量计的准确测定来精准选择目标气体的组分,从而有目的的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第三,由于采用了尾气回收装置,因此能够吸纳富余的气体,从而可消除或减轻尾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大棚1 生态浮床2 进气管3 气泵4 气体混配箱5浮体6 氧气气源装置7 二氧化碳气源装置8 氮气气源装置9 尾气回收装置10 排气管11 出气管12 流量计13 减压阀14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多个生态浮床2设置在水面,各生态浮床2分别由透光的大棚1密闭笼罩;氧气气源装置7、二氧化碳气源装置8和氮气气源装置9分别依次通过减压阀14和流量计13与气体混配箱5连通构成气源装置;与气体混配箱5连通的进气管3分别通过管道与各大棚1并联连通,各大棚1分别通过管道与出气管12并联连通,该出气管的另一端插入尾气回收装置10的氢氧化钙溶液中,经过处理的尾气通过设在尾气回收装置10顶部并位于氢氧化钙溶液的液面以上的排气管11向大气排放.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氧气气源装置7既可以是制氧机、也可以是氧气储气瓶,二氧化碳气源装置8既可以是二氧化碳发生器、也可以是二氧化碳储气瓶,氮气气源装置9既可以是氮气发生器、也可以是氮气储气瓶.为了降低成本,还可以设置通过流量计13与气体混配箱5连通的气泵4,其目的是用压缩空气替代氧气或调节混配气体的组分.为了避免管道过长,尾气回收装置10和所述的气源装置均由设置在生态浮床2附近水面的浮体6承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学院,未经贵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5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