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式可循环热交换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6770.5 | 申请日: | 2009-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189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胡重江;吴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J3/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 云 |
地址: | 40002***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式可 循环 热交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交换装置,尤其是一种井式可循环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使用地下水的空调,又被称为“地温水空调”,这种“水空调”是利用地下水的温度循环到室内,从而达到降温或升温的效果。然而,“水空调”的耗水量较大,以2.5匹的“水空调”为例,每装一台就必须打一眼深10~20米的水井以供抽水。“地温水空调”每小时虽可节电0.6度,但每小时却“吃”水近2吨。一个暑期以50天和每天使用10小时计算,一台“水空调”将耗去近千吨的深层地下水,通过风机循环后的地下水,大部分直接排入下水道流失,所以有人称之为″水老虎″。如果深层地下水超量开采后,极易导致建筑物因不均匀沉降而开裂,危及居住安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2001年6月27日公开了一种换热井(CN1300924),由同轴安置的大小两井圈构成,由小井圈构成取水内井,在两井圈间填入细砂石构成环柱形回水外井。工作时,抽水管抽取内井中的井水送至空调器的换热器进行热交换,经换热后的水由回水管流入外井中,进行冷却。但是该换热井结构复杂,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井式可循环热交换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井式可循环热交换装置,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泵,在出水管的底端安装有泵,在所述出水管上固套有两个以上的挡盘,所述进水管的下端位于最上面的挡盘的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水井,所述出水管下端伸入该水井的底部,在位于水井中的出水管上固套有所述挡盘,该挡盘的外侧与所述水井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进水管的下端伸入水井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挡盘为锥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所述水井的井口处设有井盖,由该井盖将水井密封,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穿过该井盖,利用虹吸原理可以节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水井的深度大于60米。
本实用新型通过井壁将热交换后的水与大地进行热交换,来达到地下水循环利用的目的,避免了水源枯竭和地面沉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井式可循环热交换装置由水井1、进水管2、出水管3、泵4和挡盘5构成,水井1为普通水井,为了增大热交换面积,水井1的深度最好在60米以上,水井1的井口盖有井盖6,由井盖6将水井1密封。出水管3底端位于水井1的底部,并在该端安装有泵4,水管3上端从井盖6穿出与空调器的换热器的入口相连。在位于水井1中的出水管3上固套有挡盘5,挡盘5为锥形以降低水流速度,该挡盘5的外侧与所述水井1内壁之间留有间隙。进水管2的下端位于最上面的挡盘5的上方,上端从井盖6穿出与空调器的换热器的出口相连。
工作时,井水通过泵4和出水管3送至空调器的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换热后通过进水管2灌回井中。由于挡盘5的存在,灌回的水在下落的过程中,经挡盘5导流至水井的井壁上,通过井壁与大地进行热交换。由于井壁的表面积较大,以深60米、直径10厘米的普通水井计算,井壁的表面积接近19平方米,当水到达水井的底部时,水温与井水的温度比较接近,又可以抽出加以利用,如此循环,不会造成地下水的浪费,从而避免了水源枯竭和地面沉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未经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67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水电解反应的阳极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真空镀膜机集成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