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卸矿车卸料吸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6827.1 | 申请日: | 2009-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594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陈雨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34 | 分类号: | B65G47/34;B08B15/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车 卸料 吸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卸矿车卸料吸尘装置,属于环保除尘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程设计上,矿焦槽槽上卸矿车除尘通常采用在上料胶带机卸料溜管的一边设置吸风管和在头轮罩设置抽风点,对卸矿车卸料时产生的粉尘进行捕集。其结构形式是:卸料管和吸风管分别为独立的装置,均固定在卸矿车框架上,分别设置头轮罩吸风点一个、卸矿车两边卸料口各设一个吸风点。但是该装置吸风口处形成的负压吸力作用不能覆盖整个尘源扩散面,导致未设吸风管的另外三面粉尘外逸,不能有效的全部捕集,污染环境;同时头轮罩吸风点处的抽风量过大(该处产生的扬尘量较小),而下部卸料口处(扬尘量比头轮罩处大得多)抽风量减小,影响卸料口处的粉尘捕集效果。另外,从结构形式讲,该装置较零散,不够紧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充分捕集卸料口扬尘的卸矿车卸料吸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卸矿车卸料吸尘装置,包括上部箱体、中部箱体和下部箱体;所述上部箱体包括头轮罩、吸风总管、卸料管和与所述吸风总管相通的吸风管;所述中部箱体和所述下部箱体包括卸料管和吸风管,其特征是:所述吸风管与所述卸料管在所述下部箱体处为套筒式结构;具体的,下部箱体处的吸风管最好设置在该处卸料管的外部;进一步的,吸风管与卸料管在所述下箱体的两端可以设置连接板从而使吸风管与卸料管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套筒式结构。
为保证吸风管内的风速,所述下部箱体处的吸风管靠近所述吸风总管一侧具有尺寸变大的过渡区域。
为使气流向上流动顺畅,并便于装置的加工和安装,所述下部箱体处的卸料管和吸风管最好向上延伸,从而使所述中部箱体处的卸料管与所述吸风管为套筒式结构。
为使装置的结构更紧凑,所述上部箱体处的卸料管与吸风管并排布置。
为减小头轮罩吸风点的抽风量,吸风总管与所述头轮罩之间设置有头轮罩吸风管;所述头轮罩吸风管上设置有调节阀。
为便于各箱体间的装配,所述上部箱体、中部箱体和下部箱体之间依次采用法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下部箱体处的吸风管与卸料管为套筒式结构,因此吸风口处形成的负压力可以覆盖整个尘源扩散面,从而能充分有效的捕集卸料口的扬尘;
(2)由于中部箱体处的吸风管与卸料管也为套筒式结构,因此吸尘装置的装配简单,也可进一步提高对扬尘的捕集效果;
(3)由于吸风管与卸料管在所述下箱体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板从而使所述吸风管与所述卸料管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套筒式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
(4)由于所述上部箱体处的卸料管与吸风管并排布置,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
(5)由于吸风总管与所述头轮罩之间设置有头轮罩吸风管,所述头轮罩吸风管上设置有调节阀,因此可根据头轮罩吸风点和下部卸料口处的扬尘量来具体调节头轮罩吸风点的抽风量,从而使得对粉尘的捕集效果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6)由于所述上部箱体、中部箱体和下部箱体之间依次采用法兰连接,因此本实用新型装配方便。
总之,本实用新型对扬尘的捕集效果好,可以有效限制尘源的扩散,并且结构紧凑、简单,装配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向视图;
图4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定在以下具体的实施方式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68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然风化含钙矿物的提纯方法
- 下一篇:自移式皮带机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