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外开手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7065.7 | 申请日: | 200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112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聂洪;陈泽良;张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5/00 | 分类号: | E05B5/00;E05B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康海燕 |
地址: | 400023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手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结构。
背景技术
带锁芯的外开手柄是实现开门和关门的机构,通常由外开手柄支架、手柄盖、橡胶垫和拉手组成。目前,带锁芯外开手柄由于受安装空间的限制,无法采用打螺钉的方式固定,因此通常采用卡脚连接方式。手柄盖分布有三个卡脚,可以卡接在外开手柄支架上的三个卡槽中。由于三个卡脚很细长,在装配过程中,很容易将三个卡脚卡断,造成此手柄盖出现松旷、脱落的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外开手柄结构,以解决外开手柄的手柄盖出现松旷或脱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外开手柄,包括手柄支架、拉手、橡胶垫和手柄盖,拉手和手柄盖分别与手柄支架连接,橡胶垫位于手柄盖与手柄支架之间,手柄支架上有安装齿,安装齿分布在手柄支架上的锁芯孔左右两侧,其顶端有背朝锁芯孔的向外凸出结构;手柄盖上有与所述安装齿固定卡接的安装槽,安装槽位于手柄盖的内侧壁上。
所述安装槽可以是通孔,或者中间有凹坑的凸台,或者是同时具有通孔和中间有凹坑的凸台。安装齿是三个,其中两个位于锁芯孔的左侧,第三个位于锁芯孔的右侧;手柄盖上内侧壁有与之对应的安装槽,其中位于锁芯孔左侧的安装槽是通孔,位于锁芯孔右侧的安装槽是中间有凹坑的凸台。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外开手柄支架上设置安装齿,手柄盖上设置安装槽,取消原有在外开手柄支架上设计卡脚槽、在手柄盖上设计卡脚的结构。这样在装配过程中,将手柄盖直接按在外开手柄支架的手柄盖安装齿上,避免了手柄盖在装配过程中将卡脚卡断,造成手柄盖脱落、松旷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外开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开手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手柄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汽车外开手柄包括有手柄支架1、拉手4、橡胶垫3和手柄盖2等部件。手柄支架1通过铆接固定在车门上,手柄盖2、橡胶垫3、拉手4通过总装方式安装在手柄支架1上。手柄支架1上有安装齿11,分布在手柄支架1上的锁芯孔22左右两侧。安装齿11顶端有背朝锁芯孔22的向外凸出结构,该凸出结构的截面可以呈矩形、三角形、梯形等其他形状。手柄盖2上有与安装齿11配合卡接的安装槽21,该安装槽21位于手柄盖2的内侧壁上,与手柄支架1上的安装齿11位置对应。当按下手柄盖2时,手柄支架1上的安装齿11与手柄盖2上的安装槽21相卡接,形成类似膨胀卡子的结构,将其手柄盖2卡牢,以此来固定手柄盖2。
手柄盖上的安装槽21可以是通孔,其大小应该能够通过与之对应的安装齿11的顶端凸出。安装槽21还可以是凸台,该凸台中间有凹坑。凹坑大小能够容纳与之对应的安装齿11的顶端凸出。当安装齿11被挤压进该凸台中,由于凸台四壁的阻挡作用,可以使安装齿11固定在凸台中。
作为优选方式,安装齿11可以是三个,其中两个位于锁芯孔22的左侧,第三个位于锁芯孔22的右侧。手柄盖2内侧壁有与三个安装齿11对应的安装槽21,其中位于锁芯孔22左侧的安装槽21是通孔,位于锁芯孔22右侧的安装槽21是中间有凹坑的凸台。
手柄支架1上有导向齿12,位于锁芯孔22周边。在装配时,该导向齿12与安装齿11的配合,可以起到导向作用,防止手柄盖2上下串动,也起定位作用。因导向齿12的作用,可以很方便的安装手柄盖2,缩短安装时间,提高装配效率。
作为优选方案,导向齿12可以是两个。当安装齿11位于锁芯孔22左右两侧时,导向齿12位于锁芯孔22上下两侧,其外缘距离等于手柄盖2内侧宽度。当安装齿11位于锁芯孔22上下两侧时,导向齿12位于锁芯孔22左右两侧,其外缘距离等于手柄盖2内侧长度。
装配时,当安装槽21都是通孔形状或者含有凹坑的凸台时,通过挤压手柄盖2的方式,就可完成手柄盖2的安装。当安装槽21同时具有通孔形状和凸台形状时,先将通孔与安装齿11配合,即将安装槽21穿过安装齿11顶端凸出,然后挤压手柄盖2,将凸台中的凹坑与安装齿11顶端凸出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70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