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喷摩托车机械式节气门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7165.X | 申请日: | 2009-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060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吕岩;谢德云;叶春华;肖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9/08 | 分类号: | F02D9/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54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喷 摩托车 机械式 节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电喷摩托车机械式节气门体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摩托车已经成了人们伐步的工具,同时摩托车排放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全世界都在实行严格的标准来控制尾气的排放,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燃油蒸发这种实实在在的大气污染,整个污染物主要是指HC,占整个污染物的20%,通过计算实行燃油蒸发,可以避免22万吨汽油蒸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这样即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可以节约能源,我国于2007年7月1日出台了相应的燃油蒸发标准。虽然电喷和燃油蒸发技术在汽车领域比较成熟,但是在摩托车领域中,摩托车电喷和燃油蒸发却是一种新的项目,由于摩托车本身的系统和工作环境比汽车都要复杂,而且燃油蒸发对摩托车的尾气排放又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电喷摩托车上实行燃油蒸发技术却遇到了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在节气门装置后与发动机之间的进气管上设置脱附孔,由于负压太大,就会出现发动机怠速时开始脱附,使燃油蒸发气从脱附孔大量排放,并且很容易熄火,从而对整个摩托车发动机的性能又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在节气门装置与空气滤清器之间的通气管上设置脱附孔,虽然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但是由于负压太小,又不容易把碳罐里面的燃油蒸汽脱附出来,从而达不到电喷摩托车的燃油蒸发标准和尾气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喷摩托车机械式节气门体结构,它既能满足怠速和低速不脱附,将排放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也可以满足燃油蒸发的脱附量,而且对管路的连接也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节气门体的外壁上设置一径向延伸的凸台,凸台圆心设置一与节气门体的内腔相通的用于将燃油蒸汽脱附出来的脱附孔,所述脱附孔位于节气门膜片的上游方,脱附孔的中心距节气门膜片处于关闭状态时的膜片边缘的距离为3~4mm,脱附孔的中心线与节气门体垂直于水平的直径线的夹角为0~40°的范围内,并且当节气门膜片在工作转动时,能够扫过脱附孔,所述脱附孔的直径为φ3mm。
所述径向延伸的凸台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节气门体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在节气门体的外壁上设置一径向延伸的凸台,凸台圆心设置一与节气门体的内腔相通的用于将燃油蒸汽脱附出来的脱附孔,使燃油蒸汽脱附出来能够从脱附孔排出。把脱附孔设于节气门膜片的上游方,脱附孔的中心距节气门膜片处于关闭状态时的膜片边缘的距离为3~4mm,脱附孔的中心线与节气门体垂直于水平的直径线的夹角为0~40°的范围内,当发动机处于怠速状态时,节气门膜片未转动,节气门膜片不能够扫过脱附孔,使发动机怠速时不会产生脱附,并且防止怠速熄火现象的出现。当发动机转速提高,节气门膜片转动且开度加大,燃油蒸汽才能从节气门脱附孔排出。所述脱附孔的直径为φ3mm,能够控制燃油蒸汽的排放量,使排放量达到国家制定的排放标准。由于将脱附孔设置在节气门壳体上,也使节气门前后通气管的设置及安装也更加方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节气门横截面的脱附孔位置图。
附图中,1为节气门体,2为节气门体膜片,3为凸台,4为脱附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一种电喷摩托车机械式节气门体结构的实施例。在节气门体1的外壁上设置一径向延伸的凸台3,所述径向延伸的凸台3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节气门体1上,也可以采用螺纹配合在节气门体1上。凸台3圆心设置一与节气门体的内腔相通的用于将燃油蒸汽脱附出来的脱附孔4,所述脱附孔4位于节气门膜片2的上游方,脱附孔4的中心距节气门膜片2处于关闭状态时的膜片边缘的距离为3~4mm,使节气门膜片2转动时能够扫过脱附孔4,形成对脱附孔4一定程度的遮盖。脱附孔4的中心线与节气门体1垂直于水平的直径线的夹角为0~40°的范围内,本实施例的夹角采用30°,脱附孔的直径为φ3mm,脱附时间及脱附量的控制效果最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71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夜光防护栏
- 下一篇:用于容器整体热处理的排烟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