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汽车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7406.0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338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邓力;朱可;蒋彪;朱灿;徐聘曦;沙彦超;郑群英;刘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G01K7/22;G01R19/25;G08C1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展湖;张先芸 |
地址: | 400044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磷酸 动力电池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采用无线信号传播方式的电动汽车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RF无线射频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数据速率、低成本的无线通信技术。这种技术的优点是部分产品无需重新布线,利用点对点的射频技术,实现对系统数据的传输与控制。RF无线通信技术应用的领域宽广,除了一般的RF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如汽车、火车等交通监控;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物品管理;流水线生产自动化;安全出入检查;仓储管理;动物管理;车辆防盗等,还广泛的应用于小范围的局部通信。
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伴随电动汽车的不断发展,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供应部分而得到普及。传统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检测装置一般都是采用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电源管理系统,采用RS232接口方式进行通信,这类通信方式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由于人们对电动汽车功能的要求不断增多,从而导致电动汽车线束的复杂度剧增和信息量增大,加之电动汽车运行状态经常颠簸,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故而对通信的质量有很大影响,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检测电路短路、开路等恶性故障,加剧了电动汽车电池管理装置的故障率的加大,且降低了安全性能指标,同时也影响了整车的外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既减少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检测装置的线束,又能提高通信的可靠性,且安装方式简便的电动汽车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检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检测装置,包括:
设置于电池端的温度检测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用于获取电池的温度和电压的采样信号数据;
与温度检测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连接的电池端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并量化上述采样信号数据,计算出电池的剩余电量,再将结果发至无线射频发射器;
与电池端控制模块相连的无线射频发射器,用于接收电池端控制模块指令并发送电池剩余电量的数据信号;
设置于电动汽车操作端的无线射频接收器,用于接收并检验无线射频发射器发至的数据信号;
与无线射频接收器相连的接收端控制模块,用于从无线射频接收器获得数据信号并将其发至信号显示器;
与接收端控制模块相连的信号显示器,用于显示信号。
本装置中,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和电压检测模块、电池端控制模块、无线射频发射器均设置于电池壳体内部。这样可利用电池壳体对其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充分利用了电池壳体内部的空间,不增加电池体系体积且更加美观。其中电池端控制模块采用低电压低功耗的单片机MCU(微控制单元),并采用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的电压直接供电,电池端控制模块中还可设置报警模块,当检测到的电压不足时,控制无线射频发射器发送出报警信号;电压检测模块直接与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正负极相连,进行电压信号采样;温度检测模块采用固定设置于电池常规发热处的热敏电阻进行温度信号采样;无线射频发射器采用RF射频芯片构成,RF射频信号可以穿透磷酸铁锂电池的外包装材料。MCU和RF射频芯片采选用宽电压范围供电的芯片,可以直接由所检测的电池供电,而不再需外加稳压电源。该装置可预估电池剩余电量。无线射频接收器可同样采用RF射频芯片构成,用于接收电池剩余电量信号或报警信号,并在接收端控制模块MCU的控制下,将信号送至信号显示器进行显示,其中信号显示器可采用液晶显示器,使得显示方便。
更加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为一个基于RF无线通信的电动汽车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检测装置,主要包括电池端部分(包括温度、电压检测模块,电池端MCU,RF无线射频发送器),接收端部分(包括RF无线射频接收器,接收端MCU,液晶显示器);所述的电池端MCU将温度、电压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模拟量用A/D采样的方式量化,将结果通过电池端MCU接口传送至RF无线射频发射器。接收端RF无线射频接收器完成对数据的接收功能,同时对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进行检验。所使用到的接收端MCU从RF无线射频接收器中获得数据,与后续的液晶显示器进行连接。液晶显示器完成人机交互用户界面的设计,为相关操作员提供可视化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74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