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双工位转子自动绕线机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7862.5 | 申请日: | 2009-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7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章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宏亮 |
主分类号: | H02K15/04 | 分类号: | H02K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3171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双工 转子 自动 绕线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绕线机,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双工位转子自动绕线机。
背景技术
电枢转子的绕线主要运用双飞叉绕制,在绕制奇数槽转子时很难实现自动化,只有靠人工将待绕转子放到绕线工装上,通过人工将漆包线挂在换向器钩上,然后飞叉开始绕线,转子转位时人工将转子转到即将要绕制的槽口内,进行下一槽口的绕制,绕线结束时通过人工用剪线钳将线剪断。上述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一、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二、很难实现自动转位和自动剪线;三、绕线过程中,通过人工挂钩方式,线包不均匀,张力不可控制。
因此,需要对现有转子绕线机的结构进行改进,既可提高工作效率,又提高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双工位转子自动绕线机,实现转子奇数槽绕线自动化,同时实现自动上料、自动定位、自动挂钩和自动绕线,绕线过程中绕线时线的张力和挂钩时线的张力均可设置,既提高了生产效率,又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双工位转子自动绕线机,包括绕线模具、夹线装置、剪线装置和转子定位装置,所述转子定位装置包括电机、定位气缸、内套气缸、压紧套和内顶套;所述压紧套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压紧套的套口与待绕线转子的一端对应,电机的电机座与定位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内顶套设置在内套气缸的活塞杆上与其轴向固定径向转动配合,内顶套的套口与待绕线转子的另一端对应;所述绕线模具设置在压紧套和内顶套之间并与待绕线转子径向对应。
进一步,转子定位装置还包括套在内顶套外的护线套,所述护线套的套口与待绕线转子的换向器轴向对应,并由护线套气缸驱动可沿内顶套轴向单自由度滑动;
进一步,转子定位装置还包括初定位套和固定设置在初定位套上的定位销,所述初定位套套在压紧套外并由初定位气缸驱动可沿压紧套轴向单自由度滑动,所述定位销与待加工转子的绕线槽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式双工位转子自动绕线机,采用压紧套和内顶套对转子进行轴向自动定位,绕线模具对待绕线转子的主轴进行径向定位,电机驱动压紧套转动带动转子转动,从而实现自动定位、自动挂钩和自动绕线,既提高工作效率,又提高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立式双工位转子自动绕线机包括工作台14,工作台14上设置有绕线模具2,夹线装置3、剪线装置4和转子定位装置,转子定位装置包括电机1、定位气缸5、内套气缸6、护线套9、初定位套11、定位气缸5驱动的压紧套7和内套气缸6驱动的内顶套8。护线套9套在内顶套8外并可由护线套气缸10驱动沿内顶套8轴向单自由度滑动,护线套9的套口与待绕线转子的换向器对应,初定位套11套在压紧套7外并与其滑动配合,在初定位套11上固定设置定位销13,定位销13沿轴向向上,初定位套11套在压紧套7外并通过初定位气缸12上升对待加工转子的端部初定位,定位销13插入待加工转子的槽中。压紧套7和内顶套8分别设置在待绕线转子的两端并对待绕线转子进行轴向定位;绕线模具2与待绕线转子对应并对待绕线转子的主轴进行径向定位。电机1驱动压紧套7转动,本实施例的电机1为伺服电机,绕线模具2由气缸或伺服电机驱动,伺服电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把待绕线的转子15放在压紧套7上,初定位气缸12驱动初定位套11沿压紧套7向上移动,转子15的下端部落入初定位套11内,初定位套11上的定位销13插入转子15的槽中。然后定位气缸5驱动电机1沿竖直固定设置的滑轨16向上滑动,电机1上移带动压紧套7上升将转子15夹紧。内顶套8由内套气缸6驱动下降并顶紧转子15的上端,护线套9由护线套气缸10驱动沿内顶套8下滑并罩在转子换向器外,在绕线时对换向器进行保护。最后初定位气缸下降,绕线模具2由气缸或伺服电机驱动合模(本实施例采用稳定性和可控性良好的伺服电机驱动合模),电机1驱动转子边转动,边进行绕线。绕线结束时夹线装置4伸出将线夹住,飞叉摆动适当角度让位,剪线刀由剪线装置4驱动伸出将漆包线剪断,完成一次绕线循环。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宏亮,未经章宏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78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