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发动机消声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8047.0 | 申请日: | 200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1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7/08 | 分类号: | F01N7/08;F01N7/14;B62J99/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方洪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发动机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构件,尤其涉及摩托车上的发动机消声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上的发动机消声器一般设置在后轮的右侧,并通过支耳与摩托车大架螺栓连接。消声器的前端与排气管的后端相连接,摩托车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经排气管导入消声器内,由消声器降噪处理后排入大气。由于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温度较高,废气中携带的热量会传导到消声器上,而金属材质的消声器传热性能好,由此使得消声器筒体的外壁温度较高,这样在搭乘摩托车的过程中,如果搭乘者不小心,特别是在上、下摩托车的时候,容易造成搭乘者小腿或脚踝的内侧部与消声器筒体的外侧壁接触,进而造成搭乘者被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避免烫伤的摩托车发动机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消声器,具有筒体,该筒体由锥头段和直筒段组成,在所述直筒段的外侧设置有护罩。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在消声器筒体直筒段的外侧增设护罩,该护罩位于搭乘者右脚活动区域的下方,能够将搭乘者的脚部与高温的消声器筒体隔开,即使在不小心的情况下,搭乘者的脚部向下误伸,在护罩的阻隔作用下,搭乘者小腿或脚踝的内侧部只能与护罩接触而无法碰到消声器筒体,这样有效防止了烫伤事故发生。
上述护罩的长度方向与筒体的轴线方向一致,该护罩的前、后部通过螺钉与螺套连接,所述螺套焊接在直筒段上。以上结构一方面护罩的防护区域大,防烫伤效果更明显;另一方面,护罩连接牢靠,拆装方便。
为了进一步扩大护罩的防护区域,上述护罩的前端向前渐缩并延伸,该渐缩延伸段朝着筒体锥头段倾斜。
上述护罩由板材冲压成型,该护罩的中部朝着直筒段的外壁凹陷,形成长条形凹槽,所述凹槽槽底的两端通过螺钉与螺套固定;所述护罩的上部和下部均朝着直筒段的方向弯折,各弯折段的空悬端与直筒段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以上结构在有利于加工的同时,消声器筒体的外壁只通过两个螺套与护罩接触,这样传递到护罩上的热量非常少,护罩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基本相等,从而保障了护罩的防烫效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实施容易、造型美观,在防止搭乘者被烫伤、保护搭乘者人身安全的同时,增添了消声器及摩托车整车的外观美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消声器,具有筒体1,该筒体1由锥头段1a和直筒段1b组成,筒体1的内部结构采用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在所述直筒段1b的外侧设置护罩2,该护罩2的长度方向与筒体1的轴线方向一致,护罩2由板材冲压成型,护罩2的中部朝着筒体直筒段1b的外壁凹陷,形成长条形凹槽,所述凹槽槽底的两端通过螺钉与螺套3固定,螺套3焊接在直筒段1b上;所述护罩2的上部和下部均朝着直筒段1b的方向弯折,各弯折段的空悬端与直筒段1b的外壁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所述护罩2的前端向前渐缩并延伸,该渐缩延伸段朝着筒体锥头段1a倾斜。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增设了护罩,这样在搭乘者不小心尤其是上下车的时候,搭乘者的脚部向下误伸,在护罩的阻隔作用下,搭乘者小腿或脚踝的内侧部只能与护罩接触而无法碰到消声器筒体,这样有效防止了烫伤事故发生,避免了对搭乘者的人身造成伤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80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水抗菌保暖荧光发光面料
- 下一篇:摩托车纱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