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摩托车消声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8169.X | 申请日: | 200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61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F01N7/08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经***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器,尤其是摩托车消声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配装110型发动机的摩托车上,其常见的消声器结构如图1所示,消声器筒1的前端为锥形筒2,锥形筒2内靠近于后端部设有支撑圈8,发动机排气管3的后端伸进锥形筒2后继续穿过支撑圈8并焊接,该支撑圈8与消声器筒1内第一隔板5之间的空间为消声器的第一消声腔,排气管3的后端穿过支撑圈8后位于该第一消声腔里前后方向大体居中的位置,排气管3后端设有带气流过孔6的闷盖4,排气管3靠近于闷盖4的管壁上设有径向小孔7。此结构形式的消声器目前在使用中虽然有较为理想的消声效果,但发动机的低速性能差,发动机启动后明显感觉加速无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不影响消声效果的前提下能明显提高发动机低速性能的摩托车消声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消声器,包括排气管和消声器筒,消声器筒的前端为锥形筒,排气管上靠近于后端的管壁设有径向小孔,排气管的后端伸进锥形筒后延伸至与消声器筒内的第一隔板连接,第一隔板上设有与排气管相通的气流过孔。
本实用新型将排气管位于消声器筒内的部分加以延长,使整个发动机排气管的长度得以延伸,但不改变从发动机端到消声器这一段发动机排气管的长度和形状,即不改变排气管在发动机及车架上的布置。在排气管的内径不变的前提下,排气管越长,排气行程中排气管内气流对燃烧室内产生的吸力就越大,排气更净,进气也就更充分,还能节约排气行程中活塞的惯性力,在发动机转速低时此效果明显,所以能提高发动机的低速性能。
上述锥形筒内腔与消声器筒内第一隔板前方的空间连为整体,构成消声器的第一消声腔,也就是取消原有锥形筒内的支撑圈,可降低成本。排气管支撑在锥形筒前端与消声器筒内的第一隔板之间,第一消声腔的体积增大了,提高了气流的初级降噪降速效果。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是:提高了配装有此消声器的摩托车发动机的低速性能,并且不影响其原有的消声效果,还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所述摩托车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消声器筒;2.锥形筒;3.排气管;4.闷盖;5.第一隔板;6.气流过孔;7.径向小孔;8.支撑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2,一种摩托车消声器,消声器筒1的前端为锥形筒2,排气管3上靠近于后端的管壁设有径向小孔7,排气管3的后端伸进锥形筒2后延伸至与消声器筒1内的第一隔板5连接,第一隔板5上设有与排气管3相通气流过孔6。
本实用新型只增加排气管3位于消声器筒1内所在部分的长度,从发动机端到消声器这一段排气管的长度和形状不变,即不改变排气管在发动机及车架上的布置。使整个发动机排气管的长度得以延伸。在排气管的内径不变的前提下,排气管越长,排气行程中排气管内气流对燃烧室内产生的吸力就越大,排气更净,进气也就更充分,还能节约排气行程中活塞的惯性力,在发动机转速低时此效果明显,所以提高了发动机的低速性能。
从图2还可看出:锥形筒2内腔与消声器筒1内第一隔板5前方的空间连为整体,构成消声器的第一消声腔。也就是取消原有锥形筒内的支撑圈,这样可降低成本。排气管3支撑在锥形筒2前端与消声器筒1内的第一隔板5之间,第一消声腔的体积增大了,提高了气流的初级降噪降速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81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产电机壳设备中的主轴夹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摩托车排气管消声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