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排气管消声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8171.7 | 申请日: | 200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61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颜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0 | 分类号: | F01N1/00;F01N7/08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0060 重庆市经***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排气管 消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器,尤其是摩托车排气管消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配装CG125或CG 150发动机的摩托车上,其消声器的常见结构如图1所示,排气管3后端伸入消声器筒1内由锥形内衬筒6支撑,内衬筒6的壁上设有扩散孔7,排气管3后端设有带气流过孔8的闷盖9,排气管3上靠后端的管壁设有径向小孔10,内衬筒6与消声器筒内第一隔板5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消声器的第一消声腔室,排气管3位于消声器筒1内的这一段通常采用的尺寸规格是:管径35mm或30mm,厚1.2mm,长290mm。这种消声器结构有助于提高摩托车的最大功率,但也造成了在中低速时后轮出力不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大,特别是在30~45Km/h的速度段,随着车速的增大,后轮出力反而下降,骑乘时就会感觉加速无力,影响了骑乘的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经过改进的摩托车排气管消声器,以解决目前装有此类消声器的摩托车中低速加速无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摩托车排气管消声器含有排气管和消声器筒,消声器筒的前端为锥形筒,排气管后端从锥形筒处伸入消声器筒内,在消声器筒内设有支撑圈,排气管穿过支撑圈并与支撑圈连接固定,支撑圈与消声器筒内第一隔板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消声器的第一消声腔室,排气管位于消声器筒内的这一段其外径为23~27mm,长度为300~330mm。
与传统结构相比,排气管位于消声器筒内的这一段长度增加,管径缩小,在发动机活塞中低速排气行程中,排气管里的气流对燃烧室的吸力得以增大,废气易于排尽,进气就更充分,这样就能提高发动机的中低速性能。由于去掉了锥形的内衬筒,排气管由支撑圈固定,这样可降低成本,便于安装。
进一步的,排气管的后端敞口,排气管的管壁为连续封闭环面,即排气管的管壁上无径向小孔,排气管的高速气流可以更顺畅地排进消声器的第一消声腔室,在满足消声器整体消声效果的前提下,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发动机的中低速性能。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技术效果是:提高了发动机的低速性能,使摩托车在中低速时后轮出力随车速的增大而加大,解决骑乘时加速无力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所述消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消声器筒;2.锥形筒;3.排气管;4.支撑圈;5.第一隔板;6.内衬筒;7.扩散孔;8.气流过孔;9.闷盖;10.径向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附图2,一种摩托车排气管消声器,消声器筒1的前端为锥形筒2,排气管3后端从锥形筒2处伸入消声器筒1内,在消声器筒1内设有支撑圈4,排气管3穿过支撑圈4并与支撑圈4连接固定,支撑圈4与消声器筒1内第一隔板5之间的空间构成为消声器的第一消声腔室,排气管3位于消声器筒1内的这一段其外径为23~27mm,长度为300~330mm,管厚为1.2~1.5mm。
与传统结构相比,排气管3位于消声器筒1内的这一段长度增加,管径缩小,在发动机活塞中低速排气行程中,排气管3里的气流对燃烧室的吸力得以增大,废气易于排尽,进气就更充分,这样就能提高发动机的中低速性能。由于去掉了锥形的内衬筒,排气管3由支撑圈4固定,这样可降低成本,便于安装。
排气管3的后端敞口,排气管3的管壁为连续封闭环面,即排气管3的管壁上无径向小孔,排气管3的高速气流可以更顺畅地排进消声器的第一消声腔室,在满足消声器整体消声效果的前提下,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发动机的中低速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81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