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轨枕螺栓机动扳手的套筒操纵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8735.7 | 申请日: | 2009-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0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廖敦文;李红;刘忠伦;魏虎;周兴平;陈文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运达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9/28 | 分类号: | E01B29/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辰 |
地址: | 40006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枕 螺栓 机动 扳手 套筒 操纵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线路上使用的、轻型移动式螺栓双头扳手,具体涉及轨枕螺栓机动扳手的套筒操纵机构。
背景技术
在以轮轨交通为主的我国轨道交通制式中,钢轨扣压联结零件,一方面常年裸露在大自然中,经受着风雨冻融、列车运行的粉尘、污浊物侵害,另一方面,运行列车使轨道结构承受较大的荷载。随着重载、高速铁路的新建及范围推广,轨道维修养护工作量和维修成本更是急剧上升,工务部门迫切需要使用精确、高效的养护机械设备,解决大自然侵害或重载、高速列车较大荷载,对轨道结构造成的轨道结构、几何尺寸及钢轨扣压联结零件的破坏。为此,针对铁路工务系统现场轨枕扣件作业,满足保证钢轨扣压件的轨枕螺栓扣压力均匀一致性高的施工工艺要求,国内各养护机械设备制造厂家,相继开发研制了液压传动的单头、双头机动螺栓扳手和机械传动的单头、双头机动螺栓扳手,各有所长,各有其短。
在与本实用新型相近似的双头机动螺栓扳手中,如授权公告日为2001年10月17日,授权公告号CN2454406Y,专利号00244613.8,名称为“轨枕螺帽松紧机”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该机动扳手的操纵机构由滑板、拨叉和支撑杆、弹簧组成,滑板连接套筒与拨叉,拨叉头连接在支撑杆两端,之间设弹簧,拨叉连接操纵杆。该机实现了松或紧轨道螺帽的功能,但操纵机构存在诸多缺陷,如支撑杆上部与操作杆铰链联结,其铰链联结处极易出现卡涩、变形,甚至拉断支撑杆铰链处;又如支撑杆下部与拨叉由标件紧固联结,高速转动的工作套筒,在与拨叉接触时,顺时针、反时针力矩的频繁传递,极易造成紧固联结标件的松动或螺纹滑牙,造成拨叉工作不到位。
又如,授权公告日为2008年10月29日,授权公告号CN201140331Y,专利号200720188686.7,名称为“内燃机轨道螺栓机动扳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以及授权公告日为2009年4月8日,授权公告号CN201217143Y,专利号200720012716.9,名称为“新型液压离合器机动双头螺栓扳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它们也均有类似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证套筒操纵机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的轨枕螺栓机动扳手的套筒操纵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轨枕螺栓机动扳手的套筒操纵机构,所述套筒操纵机构连接于轨枕螺栓机动扳手的框架式陆/轨行走机构上,并通过拨叉作用于轨枕螺栓机动扳手的工作套筒。
所述套筒操纵机构是一个Z字型直联套筒拨叉操作联动机构,每个套筒配套设置一个。套筒操纵机构由复位弹簧、套筒操纵杆、套筒拨块及连接标准件组成,所述套筒操纵杆的下端通过连接标准件可转动地连接在框架式陆/轨行走机构上,套筒操纵杆在靠近工作套筒的部位焊接套筒拨块,套筒拨块伸进工作套筒的拨块槽中,在套筒操纵杆中部向上与框架式陆/轨行走机构之间连接复位弹簧,套筒操纵杆上端向上延伸形成操纵手柄,通过下压或抬起套筒操纵杆,带动工作套筒向上或下运动。在所述套筒操纵杆的上下运动路径上设置有对其上下运动范围进行限制的限位块,限位块固定在框架式陆/轨行走机构上。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套筒操纵机构采用了更简洁有效的直联套筒拨叉左右操作联动机构,有效解决了野外条件下,套筒操纵杆的下压杆极易出现卡涩、变形,甚至拉断,以及拨叉工作不到位的频繁故障,充分满足了重载、高速铁路线上维修或新装线路对轨枕螺栓扣压力均匀一致性高的工艺、安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套筒操纵机构的轨枕螺栓机动扳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套筒操纵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本实施例是将小型内燃机2(如多采用的是汽油机)、变速箱3以及套筒操纵机构和工作套筒10构成一个整体,安置于框架式陆/轨行走机构1上。小型内燃机2为5.5HP汽油机。变速箱3的工作方式是:小型内燃机2的动力输出连接变速箱3中动力传递机构11(见图2),动力传递机构11将动力传递给减速机构,减速机构再传递给换向机构,换向机构再传递给扭矩控制机构4的中间介轮,中间介轮与左右工作套筒上的离合器齿轮啮合,传递扭矩给工作套筒10,换向机构由换向控制手柄5控制。
参见图2,套筒操纵机构由复位弹簧7、套筒操纵杆6、套筒拨块8及连接标准件组成,构成一个Z字型直联套筒拨叉操作联动机构,每个套筒配套设置一个。套筒操纵杆6的末端通过铰链连接在框架式陆/轨行走机构1的框架上,套筒操纵杆6在靠近工作套筒10的部位焊接套筒拨块8,套筒拨块8伸进工作套筒10的拨块槽中,在套筒操纵杆6中部向上与框架式陆/轨行走机构1之间连接复位弹簧7,套筒操纵杆6上端向上延伸形成操纵手柄。在套筒操纵杆6的上下运动路径上设置有对其上下运动范围进行限制的限位块9,限位块9固定在框架式陆/轨行走机构1的框架上。通过同时或单独下压或抬起套筒操纵杆,带动两个工作套筒10同时或单独向上或下运动。套筒操纵杆的工作复位由复位弹簧7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运达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运达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87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