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除雾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28824.1 | 申请日: | 2009-09-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3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王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6 | 分类号: | B01D4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0209 | 代理人: | 张爱云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液分离技术领域,其具体涉及用于高炉鼓风脱湿系统中对空气和水滴进行分离的一种除雾器。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高炉鼓风脱湿系统中的除雾器一般由多层钢丝网叠压而成,如图1所示,该除雾器包括壳体1、通过支撑结构B5固定于所述壳体1上并由钢丝网4-1叠压而成的精除雾器4;该除雾器的壳体1底部设置有水箱6;所述水箱6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7;所述壳体1两端分别设置有气体入口9和气体出口10。为了保证除雾器的工作效率,除雾器内的钢丝网4-1编织较密、叠压层数较多,湿气体中的水滴在通过除雾器时聚集在钢丝网4-1上,并在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沿着钢丝网4-1流入除雾器底部的水箱6中,空气则透过钢丝网4-1网孔流出,从而实现水滴与空气的分离。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水滴的直径较大、钢丝网较密以及水滴与钢丝网的表面张力等而导致水滴堵塞钢丝网网孔,湿气体在流过除雾器的时候流通面积减少,同时阻力损失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除雾器,该除雾器能够防止湿气体中的水滴堵塞钢丝网网孔并减小湿气体流过除雾器的阻力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除雾器,包括壳体、通过支撑结构B固定于所述壳体上并由钢丝网叠压而成的精除雾器、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端的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入口与所述精除雾器之间增设有粗除雾器。
所述粗除雾器通过支撑结构A设置于所述壳体内,该粗除雾器包括波形板;所述波形板与所述支撑结构A固定连接。
为了使更好地分离水滴和空气,所述波形板均布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波形板竖直布置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
所述波形板也可用除雾板代替;该除雾板与所述支撑结构A固定连接;所述除雾板倾斜布置或呈“V”形布置;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设置为其他形状。
所述粗除雾器也可采用波形板与除雾板组合的方式,如波形板的两端分别通过除雾板与支撑结构A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设定波形板与除雾板的组合方式。
本实用新型在现有的精除雾器与气体入口之间增设有粗除雾器,湿气体进入粗除雾器时,其中的大水滴聚集在波形板(或除雾板)上,并在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沿着波形板(或除雾板)流入除雾器底部,经粗除雾器过滤后的剩余湿气体(此时的湿气体中大水滴已被粗除雾器过滤掉,只剩下小水滴)再进入由多层钢丝网叠压而成的精除雾器,其中的小水滴聚集在钢丝网上并在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下流入除雾器底部,该除雾器通过粗除雾器对湿气体中的大水滴进行预处理,故有效防止了湿气体中的水滴堵塞钢丝网网孔,并且减小了湿气体流过精除雾器的阻力损失。该粗除雾器可与精除雾器单一组合为除雾器,也可与精除雾器和冷却器组合为脱湿除雾器,应用十分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除雾器的主视图。
图2为粗除雾器与精除雾器单一组合为除雾器的参考图。
图3为粗除雾器与精除雾器和冷却器组合为脱湿除雾器的参考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除雾器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除雾器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除雾器的俯视图。
图中,件1为壳体,件2为粗除雾器,件2-1为波形板,件2-2为除雾板,件3为支撑结构A,件4为精除雾器,件4-1为钢丝网,件5为支撑结构B,件6为水箱,件7为排水管,件8为冷却器,件9为气体入口,件10为气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定在以下具体方式之中。
实施例1:如图2和图4所示,一种除雾器,包括壳体1、通过支撑结构B5固定于壳体1上并由钢丝网4-1叠压而成的精除雾器4、分别设置在壳体1两端的气体入口9和气体出口10,气体入口9与精除雾器4之间增设有粗除雾器2;粗除雾器2通过支撑结构A3设置于壳体1内,该粗除雾器2包括波形板2-1;波形板2-1与支撑结构A3固定连接;波形板2-1均布于壳体1内;波形板2-1竖直布置且两两之间相互平行;该除雾器的壳体1底部设置有水箱6;水箱6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7;该精除雾器4通过支撑结构B5固定于壳体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88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密印制线路板PCB钻孔用压力脚装置
- 下一篇:电动毛绒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