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灯管驱动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29517.5 | 申请日: | 2009-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287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启雄;赵育孝;陈鸿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寰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1/295 | 分类号: | H05B41/295;H05B41/36;G09G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灯管 驱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负载驱动系统,尤指一种应用于液晶电视显示器背光源模块的多灯管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放电灯通常用作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源,由于灯管需要较高的驱动电压才可以点亮,所以在大尺寸的液晶电视显示面板中,不仅需要多个灯管提供足够的亮度,而且在每个灯管两端同时加载交流高压输入信号提供足够的驱动电压。然而在多灯管的液晶显示面板中,由于各灯管阻抗的差异,会使流经各并联灯管的电流分配不均匀。这不仅使某些灯管因电流过小而造成亮度不足,影响整个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均匀性,还会使得某些灯管因电流过大而缩短灯管本身及整个液晶显示面板的寿命。
习知的驱动多个灯管的电路,通过控制加载在灯管两端的变压器使每个灯管输出电流相等。
图1所示为典型的电感式多灯管均流平衡架构。多灯管驱动系统400包括由多个平衡变压器102所构成的环平衡器,其有利于在多灯背光系统中进行均流。平衡变压器102具各自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初级绕组与指定灯管独立地串联连接,所有平衡变压器102的次级绕组彼此串接形成闭合回路。由于次级绕组彼此串接,故其传导的电流相同,从而以感应的方式使各自的初级绕组所传导的电流相同,进而平衡各灯管104之间的电流。此种多灯管均流平衡架构,一个灯管需使用一个变压器,随着灯管数量的增加,变压器数量也相应增加,这样必然会增大产品的体积,增加产品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需提供一种多灯管驱动系统,不但可以使流经系统中各灯管的电流达到平衡,又可以减少变压器的使用数量,缩小产品体积,从而降低产品的成本。
一种多灯管驱动系统,用于驱动多个灯管组,包括换流器电路,用于驱动所述灯管组;以及电流平衡电路,电性连接至所述换流器电路与所述灯管组之间,用于平衡各灯管之间的电流。其中,所述电流平衡电路包括多个变压电路,每个变压电路由一个变压器构成,所述变压器包括第一初级绕组、第一次级绕组、第二初级绕组及第二次级绕组,所述第一初级绕组与第一次级绕组形成第一磁性回路,所述第二初级绕组与第二次级绕组形成第二磁性回路。所述第一磁性回路的第一次级绕组相互串联形成闭合回路,所述闭合回路传导公共电流,以平衡所述灯管组之间的电流。所述第二磁性回路分别连接所述灯管组,所述第二初级绕组与第二次级绕组具有相同的线圈匝数,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灯管组中的两个灯管,用于平衡所述灯管组中两个灯管之间的电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灯管驱动系统,通过在变压器中设置两个磁性回路,两个灯管使用一个变压器来达到各灯管之间的电流平衡,减少了变压器的使用数量,从而缩小产品体积,降低产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电感式多灯管均流平衡架构电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灯管驱动系统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灯管驱动系统另一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多灯管驱动系统200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多灯管驱动系统200包括驱动电路10、升压变压器20、电流平衡电路30、灯管组40及反馈控制电路50。驱动电路10连接至升压变压器20的初级侧,两者构成换流器电路,用于接受直流信号Vin的输入,并将所述直流信号Vin转换为可驱动灯管组40的交流信号。本实施方式中,灯管组40包括多个灯管,分别通过电流平衡电路30连接至换流器电路。为说明方便,图2中所示为四个灯管4021、4022、4041、4042,分别归于两个灯管组402、404。电流平衡电路30电性连接至灯管组402、404的高压端,为说明的简单起见,电流平衡电路30包括第一变压电路302和第二变压电路304,分别连接至灯管组402、404。
第一变压电路302包括第一磁性回路3022和第二磁性回路3024。其中第一次磁性回路3022包括初级绕组P11及次级绕组S11,第二磁性回路3024包括初级绕组P12及次级绕组S12。其中,初级绕组P12的输入端与次级绕组S12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公共端K1。初级绕组P11、P12,次级绕组S11、S12是卷绕于同一磁心上,且初级绕组P12与次级绕组S12的线圈匝数相等(请同时参阅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寰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寰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295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浮式带钢传送装置的喷嘴的制造工艺
- 下一篇:输油管道在线修复焊接工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