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式麦克风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0228.7 | 申请日: | 200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319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军;周俊东;杨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9/04 | 分类号: | H04R19/04;H04R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麦克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麦克风,特别涉及一种电容式麦克风。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应用半导体器件的制作工艺制造的电容式麦克风。电容式麦克风中,背极板和由声波而振动的振动膜分别连有电极,并且背极板和振动膜在由具有绝缘性的隔片而相互分离开的状态下被支撑。电容式麦克风将由振动膜的位移而产生的电容变化转换为电信号后输出。
具体而言,电容式麦克风有两块极板,其中一块为背极板并将其接地,另一极板即振动膜与电极相连。当振动膜本身带有电荷,表面电荷的电量为Q,板极间的电容量为C,则在极板上产生的电压U=Q/C,当受到振动或受到气流时,由于振动使两极板间的距离改变,即电容C改变,而电量Q不变,就会引起电压的变化,电压变化的大小,反映了外界声压的强弱,这种电压变化频率反映了外界声音的频率,这就是电容式麦克风的工作原理。
通讯中麦克风接收到声音信号后并将其转换成声压信号,但是由于外部电磁干扰的存在。麦克风实际输出的信号不仅包括将声音信号转换为声压信号还包括电磁干扰,且由于声压信号及电磁干扰都相对较弱,故在后续放大识别处理时很难将干扰消除,对于麦克风的使用带来不好的效果,影响通话质量,因而如何减弱麦克风中的电磁干扰显得非常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式麦克风,该电容式麦克风可较好地减弱外界电磁干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容式麦克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用于拾取声音信号的拾音口;基板,所述壳体和所述基板形成声腔;及设于基板上的第一换能器、第二换能器、差分处理电路。所述第一换能器用于接收声音信号转换成第一声压信号后输出,第二换能器用于接收声音信号转换成第二声压信号后输出;差分处理电路,用于接收分别来自第一换能器和第二换能器输出的声压信号,并对上述声压信号进行差分处理;所述第一换能器、第二换能器、差分处理电路位于所述声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式麦克风采用两个换能器接收声音信号并将该声音信号转换成声压信号输出:第一换能器接收声音信号转换为第一声压信号,第二换能器接收声音信号转换为第二声压信号;上述换能器与差分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差分处理电路不仅接收上述声压信号,同时也将传输过程中叠加在声压信号上的电磁干扰一并接收,差分处理电路对上述信号进行减法运算处理,有效地减弱了电磁干扰信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麦克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麦克风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麦克风的第一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麦克风的第二换能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容式麦克风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的电容式麦克风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容式麦克风包括壳体10、基板20、及设于基板上的第一换能器30、第二换能器40和差分处理电路50。
所述壳体10上设有用于拾取声音信号的拾音口11;更进一步,所述拾音口11最佳开设于第一换能器30与第二换能器40二者几何中心相应位置的壳体10上。采用上述位置设计的拾音口可以保证声音信号通过拾音口传输至第一换能器、第二换能器的强度相同、时间相等,使上述换能器采集的为同一声音信号,保证麦克风后续处理的一致性。
所述壳体10和所述基板20形成声腔;所述第一换能器30、第二换能器40、差分处理电路50位于所述声腔内。
所述第一换能器30用于接收声音信号转换成第一声压信号后输出,第二换能器40用于接收声音信号转换第二声压信号后输出;差分处理电路50,用于接收分别来自第一换能器30和第二换能器40输出的声压信号,并对两路声压信号进行差分处理。
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第一换能器30由下而上依序为硅基层31、背极板32、振动膜33,其中硅基层31设有一共振室,而背极板32开设有复数个音孔。所述硅基层31设于基板20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02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微乳液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行走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