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0999.6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31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孙平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0 | 分类号: | H01L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目前,TOP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产品使用的支架结构,截面如图1所示。载体11(可由陶瓷或塑料制成)上设有一腔体12,腔体12的腔壁截面为直线,使腔体12呈等腰梯形,在腔体12的底部金属上设置有一般双线结构的蓝光芯片13,于腔体12中填充有黄色荧光粉(或者红色+绿色荧光粉)及胶水(硅胶或硅树脂)组成的荧光体14,蓝光激发荧光粉时产生互补光,组成白光。
由于蓝光芯片13发光时,正面光强度远远大于侧面光强度;同时由于腔壁截面为直线,光线在腔室中混合的概率小,导致LED的中心发光强度远大于周边发光强度,所以发光面亮度极不均匀。如图2所示,LED在下列模拟试验条件:1)反射腔镜面反射;2)蓝光芯片正面发光10lm,50000线;四个侧面各发光1lm,5000线;3)胶水为透明胶(没有用荧光体模拟),折射率1.51;4)观察面与发光表面距离0.5mm。从LED光学模拟的光强正态分布图上可知,中心亮度比周边亮度高得多。
当这种LED使用于LCD背光或室内办公照明时,客户需要将此不均匀的光源通过导光原理转换为均匀的面光源,否则会产生“眩光”。因此大幅增加了顾客成本,并且在转换过程中,会造成亮度损失,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厚度和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光均匀的发光二极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具有腔体的载体,所述腔体具有腔壁,于所述腔体的底部设置有发光芯片,所述腔壁呈凹形弧面。
所述凹形弧面为圆弧形。
所述发光芯片为截顶倒金字塔形结构。
所述发光芯片为蓝光芯片或者紫光芯片。
所述载体于所述腔体的底部设置有金属热沉,所述发光芯片设置于所述金属热沉上。
与现有技术中直线腔壁相比,本技术方案中凹形弧面腔壁减小了腔壁的反射角,当发光芯片发出的光线照射于弧形腔壁后,能够使更多的光线在腔体内均匀混合,因此使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发光二极管光学模拟的光强正态分布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发光二极管光学模拟的光强正态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截面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包括具有腔体22的载体21,腔体22具有腔壁221,于腔体22的底部设置有发光芯片23,腔壁221呈凹形弧面。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发光芯片23为蓝光芯片,腔体22内填充有由荧光粉和胶水组成的荧光体24,当蓝光芯片激发荧光粉时产生互补光,组成白光。
当发光芯片23采用紫光芯片时,只需要将荧光体24更换为红色、绿光、蓝色荧光粉的配比适当的混合体,当加入正向电流点亮紫光芯片时,即可产生高显色指数的均匀白光源。
本实施例中,腔壁221为圆弧形,其还可以是其他的凹形弧面,只要能够使发光芯片23发出的光线照射于腔壁221上后反射角减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发光芯片23设置于腔体22底部的中央,其采用截顶倒金字塔形结构(Truncated inverted pyramid,TIP),使发光芯片23的侧面发光强度较大,有利于光线在腔体22中均匀混合。
此外,载体21于腔体22的底部位置设置有金属热沉25,发光芯片23设置于金属热沉25上。提高金属热沉25的高度,可提高LED的亮度。
本实施例采用如下试验条件进行光学模拟:
1)反射腔镜面反射;
2)蓝光芯片正面发光4lm,20000线;四个侧面各发光2.5lm,12500线;
3)胶水为透明胶(没有用荧光体模拟),折射率1.51;
4)观察面与发光表面距离0.5mm。
从如图4所示的LED光学模拟的光强正态分布图上可知,LED的中心发光强度与周边发光强度相差不大,亮度下降了18%,但对发光均匀性改善效果明显。对于亮度下降,可以通过将腔体22的底部尺寸变小及提高底部的金属热沉在Y轴上位置,提高其亮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聚飞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09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12V蓄电池注酸导流装置
- 下一篇:超快恢复开关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