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式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1797.3 | 申请日: | 200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3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龙彦丞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彦丞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潘中毅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式 继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式继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汽车电动绞盘的电磁式继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电动绞盘的控制,一般是用桥式继电器或普通继电器用导体连接成桥式电路来实现绞盘马达的正转与反转,这样的继电器的外部连线多而且复杂。
同时,根据不同型号汽车的实际结构,绞盘马达有着各异的安装分布格局,与它相连接的控制器也通常需要安装在不同的位置上,因此,继电器与绞盘马达之间、继电器与汽车电池之间往往需要由用户自己进行接线,多而复杂的连线容易给用户在接线的过程中造成危险。现有的电磁式继电器的外部连线方式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复杂的连线接头也使电磁式继电器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磁式继电器,接线柱以及接线引脚的排布更加合理,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以减少继电器的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式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和控制部,继电器本体与控制部卡固连接;所述控制部包括:第一机壳、第二机壳、接线柱以及接线引脚,所述第一机壳和所述第二机壳分别自所述继电器本体一侧端部延展设置且与所述继电器本体相连接,所述接线柱固定装设在第一机壳上,所述接线引脚固定装设在所述第二机壳上。
所述第一机壳具有第一接线面板,所述接线面板位于所述第一机壳与所述继电器本体相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接线面板表面开设若干基孔。
所述接线柱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接线面板开设的所述基孔处。
所述第二机壳位于所述继电器本体与所述第一机壳相接的连接处。
所述第二机壳具有第二接线面板,所述第二机壳在所述第二接线面板相接的侧面开设若干凹槽。
所述接线引脚固定装设在所述第二接线面板和与所述第二接线面板相接的侧面开设的凹槽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电磁式继电器具有如下优点:由于用于与绞盘马达和汽车电池相连接的接线柱以及用于与控制器相连接的接线引脚分别固定在第一机壳和第二机壳的表面,将绞盘马达和汽车电池的各个接线柱集中置放在一起,并且将控制器的接线引脚也集中置放在一起,用户通过合理置放的接线面板连接绞盘马达、汽车电池以及继电器,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以减少继电器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式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式继电器的内部电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磁式继电器包括:继电器本体1和自继电器本体1一侧表面延展设置的控制部2。
继电器本体1大致呈立方状,其一端凸设凸耳12,继电器本体1与控制部2卡固连接。
控制部2的截面形状与继电器本体1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其包括第一机壳21、第二机壳22、若干用于与绞盘马达和汽车电池相连接的接线柱28以及若干用于与控制器相连接的接线引脚29。
第一机壳21和第二机壳22分别自继电器本体1一侧端部边缘向外延展设置且与继电器本体1相连接,其中:第一机壳21呈立方状,其与继电器本体1相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接线面板212,所述第一接线面板212为一平整的平面,其表面开设若干基孔2122,用于与绞盘马达和汽车电池相连接的若干接线柱28第一接线面板212开设的若干基孔2122处。
第二机壳22位于继电器本体1与第一机壳21相接的连接处,其具有第二接线面板222,所述第二接线面板222为一平整的平面,所述第二机壳22在第二接线面板222相接的侧面开设若干凹槽2222,用于与控制器相连接的若干接线引脚29固定装设在凹槽2222和第二接线面板222处。
优选的,第一机壳21和第二机壳22为一体成型,且截面大致呈阶梯状,用于与绞盘马达和汽车电池相连接的接线柱28以及若干用于与控制器相连接的接线引脚29分别固定在第一机壳21和第二机壳22的表面。
参见图2,控制部2还包括:控制开关25和感应线圈26,所述控制开关25和所述感应线圈26相连接,其位于继电器本体1、第一机壳21以及第二机壳22形成的容置腔(图未示)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彦丞,未经龙彦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17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经纬时钟电路
- 下一篇:铝型材制作的电器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