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食品搅拌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1943.2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408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熊兴剑;陈玉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兴剑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44;A47J31/54;A47J43/04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04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食品 搅拌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液体食品加热搅拌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液体加热搅拌容器电动机电源装置的供电方式都是采用金属接触供电方式。上电时,通过金属簧片的金属接入电源,而簧片在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软化,簧片回弹复不到位的现象,且由于在技术上很难做到对簧片的防水保护,使得簧片日久氧化而生锈,造成液体加热器搅拌电动机的电源接触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体食品搅拌容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液体加热器搅拌电动机由于采用金属接触供电方式而造成电源接触不良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液体食品搅拌容器,包括容置液体食品的内胆、套设于所述内胆外周的壳体、位于所述内胆上端开口的上盖、位于所述上盖内的搅拌电机以及受所述搅拌电机驱动的搅拌组件,在所述壳体和所述上盖内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可互相感应的第一、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连接电源,所述第二绕组与所述搅拌电机电连接。
这样,由于在所述壳体和所述上盖内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可互相感应的第一、第二绕组,实现了用非接触式感应取电方式取代现有技术中接触簧片取电方式,在取电过程中不需要物理接触即可实现供电,隔离性好,不会发生日久氧化而生锈的问题,也延长了搅拌电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分解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剖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该液体食品搅拌容器包括容置液体食品的内胆2、套设于所述内胆2外周的壳体1、位于所述内胆2上端开口的上盖3、位于所述上盖3内的搅拌电机4以及受所述搅拌电机4驱动的搅拌组件7,在所述壳体1和所述上盖3内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可互相感应的第一、第二绕组5、6,所述第一绕组5连接电源,所述第二绕组6与所述搅拌电机4电连接。这样,由于在所述壳体1和所述上盖3内对应位置分别设有可互相感应的第一、第二绕组5、6,实现了用非接触式感应取电方式取代现有技术中接触簧片取电方式,在取电过程中不需要物理接触即可实现供电,隔离性好,不会发生日久氧化而生锈的问题,也延长了搅拌电机4的使用寿命。
以下对上述各组成部分分别作详细介绍。
请结合参照图4及图5,所述壳体1与现有技术中的食品搅拌容器的材料和结构大致相同,其一侧延伸出一上端具有容置空间的把手11,所述第一绕组5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第一绕组5通过第一绕组定位结构51定位,第一绕组定位结构51包括托盘511以及L形定位架512。托盘511的周边延伸出具有螺孔的凸耳513。L形定位架512的水平部底部对应所述凸耳513的位置延伸出具有内螺纹的管柱514。这样,将第一绕组5置于托盘511上并采用螺钉连接所述凸耳513和管柱514时,即实现了第一绕组5的安装定位。而L形定位架512的竖直部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把手11容置空间的侧壁上。
所述上盖3包括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一起的上盖体31和下盖体32。下盖体32中部设有一与搅拌电机4外轮廓适配的定位槽321,所述搅拌电机4被定位于定位槽321内。上盖体31遮盖于下盖体32上,并具有方便使用者握持旋转的外轮廓(请参照图2)。上盖体31和下盖体32对应所述把手11的一侧设有容纳第二绕组6的容纳部,所述容纳部由第二绕组定位结构61所形成。第二绕组定位结构61包括自下盖体32延伸出的托架611以及套盖于所述第二绕组6上部的定位盖613。所述托架611向上延伸出具有内螺纹的管柱612,所述定位盖613对应所述管柱612的位置延伸出具有螺孔的凸耳614。这样,将第二绕组6置于托架611上并采用螺钉连接所述凸耳614和管柱612时,即实现了第二绕组6的安装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兴剑,未经熊兴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19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饼铛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机械式变速器变速换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