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陶瓷臭氧发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2185.6 | 申请日: | 2009-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1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09 |
发明(设计)人: | 陈金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金牛 |
主分类号: | C01B13/11 | 分类号: | C01B13/11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晖律师事务所 44266 | 代理人: | 赵琼花 |
地址: | 528402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陶瓷 臭氧发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臭氧产生装置,具体是一种高频陶瓷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的臭氧设备制造厂家一般采用玻璃管、石英管、搪瓷、陶瓷管生产介电电极。其中,由于玻璃介电材料的易碎性、搪瓷管材料高温龟裂、高分子有机介电材料在高温、高频电场中的老化等缺陷,陶瓷介电材料的臭氧发生器被广泛使用,介电陶瓷电极是臭氧发生器的核心部件。近年来,臭氧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臭氧发生设备的要求,特别是对发生臭氧的关键部件介电体电极提供了更高的要求;产生臭氧的效率、良好的绝缘和导热性能、材料的介电常数、机械强度、耐腐蚀能力,还应考虑寿命,不易被“击穿”和被“腐蚀”及可加工性。
目前使用的臭氧发生器,其体积大、重量大、生产效率低,另外臭氧发生器选用的介电体耐高压击穿、耐温性及强度欠佳,进出气不均匀,且采用中间支撑,因电极的自重及振动容易造成电极下垂或偏心,从而影响放电效果,缩短使用寿命。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生产效率高、密封性好、耐温耐压性强、电极之间间隙均匀、放电均匀、免维护的高频陶瓷臭氧发生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频陶瓷臭氧发生器,包括臭氧发生单元、气源系统、干燥系统及控制系统,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单元包括至少一套带有外电极的纳米陶瓷介电管,管内装有与其相配套的管状内电极;所述外电极表面紧套有片状散热器;所述陶瓷介电管的两端设有外盖,内电极的两端设有螺旋布气装置;所述螺旋布气装置的外表面与外盖的内表面保持一定的间距,由外盖、螺旋布气装置及二者接合处的密封圈构成臭氧发生单元的进气室和出气室;所述内电极的外表面与外电极的内表面间保持一定间距,构成高压放电间隙;高压电极、内电极引线分别从外电极、内电极引出。
所述的高频陶瓷臭氧发生器,其中:所述内电极由低碳钢钢管制成,钢管两端有过渡圆弧面,圆弧面顶部中央设有电极延伸管,电极延伸管端头为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的高频陶瓷臭氧发生器,其中:所述进气室、出气室内螺旋布气装置的表面均匀分布有螺旋导气槽,该螺旋导气槽均布于内外电极之间。
所述的高频陶瓷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布气装置上设有放电气隙定位装置,该放电气隙定位装置与内、外电极相接触。所述的高频陶瓷臭氧发生器,其中:所述电极延伸管上设有外螺纹,外盖、螺旋布气装置穿过电极延伸管,并由旋套在电极延伸管上的紧固螺母固定,且外螺纹上至少旋有一个压线螺母。
所述的高频陶瓷臭氧发生器,其中:所述进气室、出气室的外盖上分别设有进气嘴、出气嘴。
所述的高频陶瓷臭氧发生器,其中:所述外盖与纳米陶瓷介电管的接合端面为台阶面,在结合处设有密封圈。
所述的高频陶瓷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螺旋布气装置与内电极同心。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布气均匀、比同体积的臭氧发生单元放电面积大,气隙均匀稳定,当在等同电压、气量和压力的状况下,其臭氧产量及浓度均大幅度提高,从而降低了臭氧发生器单位产量的能耗,使设备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耐温性及较高的强度,使寿命大大延长,性能更加稳定、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旋布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一种高频陶瓷臭氧发生器,包括臭氧发生单元、气源系统、干燥系统及控制系统,其臭氧发生单元结构如图1所示;
本实用新型臭氧发生单元包括至少一支带有外电极2的纳米陶瓷介电管3,介电管3内装有与其相配套的内电极1。采用纳米陶瓷介电管比搪瓷等其它介电管的优点是:介电常数高,放电面积大,臭氧产生效率高,生产量及产品浓度大,功耗低、耐高温高压、机械强度高、不易破裂、使用寿命长、免维修。
紧套外电极表面设有片状散热器4。用以给介电管和电极散发热量,改善工作环境,延长管子寿命。
陶瓷介电管3的两端设有外盖6,用以固定介电管3;内电极1的两端设有螺旋布气装置5,用以固定内电极1,并对内外电极间通风导气;外盖6和螺旋布气装置5保持了内外电极间的相对位置稳定,进而使内、外电极间放电间隙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金牛,未经陈金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21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直径长钢管内壁的喷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装拆的报刊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