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感组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2463.8 | 申请日: | 2009-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5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琮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琮怀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H01F27/24;H01F27/26;H01F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刘健;黄韧敏 |
地址: | 215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感 组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感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电感常用于滤波电路和高频电路中,现有电感通常包括铁芯、以及内置于铁芯中的环绕有线圈的中柱,在组装时通常采用以下工序:
步骤一,将铁芯放置于一与铁芯开口相适配的凸台上;
步骤二,将中柱放置于铁芯中;
步骤三,盖上上盖和下盖;
步骤四,用夹子夹持住所述上盖和下盖进行烘干;
步骤五,拆除辅助工具,组装完成。
然而通过这样的方式组装而成的电感具有以下缺点:通过手工将中柱置于铁芯内部时,具有一定的误差,通常中柱不位于铁芯的中心,导致中柱上下不齐,从而使中柱上的线圈显露于铁芯外,在接下来的工序中会使线圈刮伤,而线圈刮伤会导致电感在工作时短路,从而不能保证电感的质量;同时,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将铁芯放置于事先设置好的凸台上进行组装,工序复杂,产量低下,不利于生产的自动化。
综上可知,现有电感组装结构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感组装结构,其能避免在组装过程中线圈被刮伤,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感组装结构,包括一中空且两端开口的铁芯,包括两对平行侧壁,至少其中一对平行侧壁上设有由所述开口向内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且所述导向槽在轴向上未穿透所述侧壁;一中柱,内置于所述铁芯,其两端被限制于所述导向槽内;一线圈,环绕于所述中柱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装结构,所述导向槽的宽度大于所述中柱的外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装结构,所述中柱距所述铁芯两端开口的距离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装结构,所述铁芯呈长方体型或正方体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装结构,所述两对平行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对所述导向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装结构,所述两对导向槽由所述铁芯一端的开口向内沿轴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装结构,所述其中一对导向槽由所述铁芯一端的开口向内沿轴向延伸;另一对导向槽由所述铁芯另一端的开口向内沿轴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装结构,所述导向槽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感组装结构,所述导向槽的开口的一端设有便于所述中柱嵌入的导角;所述导向槽封闭的一端为直角结构或多边角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铁芯的至少其中一对平行侧壁上设置由所述开口向内沿轴向延伸的导向槽,使中柱的两端被限制于所述导向槽内,通过所述限位槽对中柱进行限位,在组装过程中,保证线圈不显露于铁芯外部。借此,本实用新型能避免线圈被刮伤,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优选的是,所述铁芯内部设置至少一对导向槽,增大了电感的内部空间,电感工作时更加便于散热。同时,在电感的组装过程中,不需将铁芯放置于凸台上进行手工组装,从而节省了工序,便于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铁芯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铁芯的立体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铁芯的前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铁芯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琮怀,未经王琮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246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指甲锉
- 下一篇:一种倾角式电解锌片推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