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弦乐器及用于弦乐器的下弦枕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2841.2 | 申请日: | 2009-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55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2 |
发明(设计)人: | 鲁文洙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文洙 |
主分类号: | G10H3/18 | 分类号: | G10H3/18;G10D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23 | 代理人: | 李广 |
地址: | 51622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弦乐器 用于 下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弦乐器,尤其涉及用于弦乐器中的下弦枕。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弦乐器的拾音器上所用的拾音元件大多数属于压电式的,原理是:通过压电式的拾音棒把弦的震动(也包括面板等的震动)转换成音频的波形电压,然后经过电子电路处理后输出到音箱或者其他设备上。因此拾音器的音质好坏跟压电式的拾音棒在下驹里面能否充分吸收震动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弦线振动的能量是通过下弦枕(又称下骨)传给拾音棒,因此要让拾音棒在下驹里面能够充分吸收震动,下弦枕底部和拾音棒的顶部是要完全密合,且下弦枕的厚度不能太厚。因为如果是下弦枕太厚的话,容易造成下弦枕底部和拾音棒的顶部不完全密合的问题。
目前弦乐器中常用的下弦枕,其底部与拾音棒相接触部位是平面,如图1所示是下弦枕、弦、和下驹的装配示意图及局部放大示意图,在理论情况下,这种底部形状的下弦枕底部能与拾音棒中的传感器部分完全接触。但实际上,采用这种下弦枕的拾音器的拾音效果并不理想,比如音色和音质差,各个弦的音量大小不一等。
实用新型内容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进行介绍。拾音器的拾音效果不理想是困扰行业已久的一个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做了大量的实验之后,发现:一、实际操作中,如图2所示,由于安装或调音过程中的微小偏差,造成下弦枕底部与拾音棒中的传感器的感音部位仅部分接触,因此琴弦振动的能量只能被部分吸收,因而音量小;又因为安装或调音过程中各个弦的偏差的不同,各个弦之间的音量又大小不一。二、在理想情况下,即下弦枕底部与拾音棒中的传感器完全接触,则下弦枕底部必然与传感器的非感音部位接触,如此,则感音效果会被传感器的非感音部位的介质影响,产生杂音,从而无法提供纯正的音色,音质也会受到影响;同时,在下弦枕和拾音棒制造过程中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也导致同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下弦枕,其包括:下弦枕本体,该本体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和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的凸部。
优选的,所述用于和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的凸部设于所述下弦枕的端部,成一体结构。
再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下弦枕和拾音棒之间的下弦枕垫片,所述与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的凸部设于所述下弦枕垫片对应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的一侧,所述下弦枕垫片的另一侧与所述下弦枕的端部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弦枕与拾音棒相接触的凸部的顶端轮廓线呈近似尖角形状。
更一步优选的,所述下弦枕凸部的纵截面顶端轮廓线呈等边多边形的一部分。
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下弦枕凸部的纵截面顶端轮廓线呈一段圆弧。
本实用新型的下弦枕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即使下弦枕在制作时有微小的误差,以及在安装或调音过程中有稍微的偏差,也能够充分吸收各个弦的振动能量,使弦乐器的音量大且各弦之间的音量均匀,并能够保证良好的音色和音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技术方案是,提出一种弦乐器,其包括弦乐器本体和安装于其上的拾音器、输出插座、下驹、下弦枕和弦线,所述拾音器和输出插座电连接,所述下弦枕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驹和弦线相接触,所述拾音器包括相互电连接的电路和拾音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弦枕的一端通过连接于其端部的凸部与所述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连接与下弦枕的凸部设于所述下弦枕的端部,成一体结构。
再优选的,所述弦乐器还包括安装在所述下弦枕和拾音棒之间的下弦枕垫片,所述与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相接触的凸部设于所述下弦枕垫片对应拾音棒的感音部位的一侧,所述下弦枕垫片的另一侧与所述下弦枕的端部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弦乐器中与拾音棒接触的凸部的顶端轮廓线呈近似尖角形状。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弦乐器中与拾音棒接触的凸部的纵截面顶端轮廓线呈等边多边形的一部分。
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弦乐器中与拾音棒接触的凸部的纵截面顶端轮廓线呈一段圆弧。
本实用新型的弦乐器,因采用上述的下弦枕,从而即使在安装或调音过程中有稍微的偏差,也能够充分吸收各个弦的振动能量,使弦乐器的音量大且各弦之间的音量均匀,并能够保证良好的音色和音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下弦枕和感音棒与吉他本体中的压线柱和下驹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下弦枕和拾音棒与吉他本体中的弦、压线柱和下驹的装配示意图及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的后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弦枕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文洙,未经鲁文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28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