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触发弹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2901.0 | 申请日: | 2009-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7110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范艳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艳君 |
主分类号: | F41B11/00 | 分类号: | F41B11/00;B60R2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新创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喻尚威 |
地址: | 610066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发 弹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弹射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触发弹射装置。
背景技术
钢化玻璃的强度一般是普通玻璃强度的3~5倍,不易破碎。现有采用钢化玻璃的楼房、车辆,在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车祸等事故时,通常是配备安全锤、消防斧子等工具用于被困人员自救逃生。这些工具在发生危及人员生命安全的突发情况的使用过程中,往往受到包括光线的环境复杂程度、着力点、被困人员的力气的制约,而不能发挥其“救生”的作用。现有的自救逃生用的触发弹射装置种类繁多,性能不一,效果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触发弹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这种触发弹射装置,包括机体、弹射动力源、弹射物和弹射控制器。
这种触发弹射装置的特点是:
所述机体内设有带导轨的弹射缸,所述弹射缸外部两侧各设有一卡杆,其底部设有进气孔。
所述弹射动力源,包括位于所述弹射缸底部的弹射压簧,通过改变弹射压簧的技术参数,可以调整弹射强度,即弹射物击打强度。
所述弹射动力源,还包括通过导管与所述弹射缸进气孔连通的压缩气体源,可以瞬间向弹射缸提供压缩气体。
所述弹射物是两侧设有对称突起的锥形弹射物,所述突起分别由一所述卡杆卡住,将所述锥形弹射物的下端限制在所述弹射缸内,并顶住所述弹射压簧。
所述弹射控制器包括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压缩气体源内的包覆有气体发生物的火花塞、与所述火花塞配用的点火线圈,以及控制所述点火线圈与电源连接的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所述点火线圈与安装在控制电路板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压缩气体源内设有压力阀和安全阀。在弹射缸内气体压力上升到设定压力时,所述压力阀开启,推动弹射缸外部两侧卡杆释放弹射物;所述安全阀用于限制弹射缸内气体压力的上限。
所述压缩气体源内还设有吸收气体发生物爆发的热量的金属网。
所述压缩气体源是小型压缩气体钢瓶。
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手动控制开关。
所述手动控制开关包括一行程开关、分别与弹射缸外部两侧卡杆过盈配合连接的两个相互啮合且参数完全相同的带螺纹芯轴的齿轮,以及其下端与所述齿轮之一的芯轴过盈配合连接的手动控制把手。所述手动控制把手转动至设定位置,将先后带动弹射缸外部两侧的卡杆分别释放锥形弹射物,同时接通所述行程开关,使所述点火线圈得电,触发所述火花塞的气体发生物爆发,将所述压缩气体源的气体压力上升到设定压力时,由压力阀辅助推动弹射缸外部两侧卡杆进一步释放锥形弹射物,释放后的锥形弹射物在弹射压簧弹力和压缩气体推力的双重作用下沿弹射缸内的导轨快速弹射,击打被弹射物,直至被导轨上的距离限定装置阻挡。
所述控制开关还包括遥控开关、外接开关和热敏与烟雾传感器开关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遥控开关、外接开关和热敏与烟雾传感器开关是同时触发多个并联的触发弹射装置的控制开关。
所述机体为盒状机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应用弹射压簧弹力和压缩气体推力,在短距离内快速弹射锥形弹射物击打被弹射物。可以以受外界环境干扰最小的触发方式启动,并根据被击打物需要的击打力,相应分别调整弹射压簧弹力和压缩气体源产生的压缩气体量,从而调整锥形弹射物弹射效果,且击打深度也可调整。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小巧隐秘,安装简单,启动方便,使用灵活。可以直接固定在框架结构上,不易被偷窃。而且可以多个装置并联使用,在收到指令后同时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结构视图;
图3是图2的两齿轮的啮合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两齿轮和芯轴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弹射缸和弹射物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图2的弹射缸和弹射物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7所示的触发弹射装置,包括盒状机体、弹射动力源、弹射物16和弹射控制器。
机体内设有带导轨10的弹射缸17,弹射缸17外部两侧各设有一卡杆7、8,其底部设有进气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艳君,未经范艳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29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