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型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4992.1 | 申请日: | 200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6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林贤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14 | 分类号: | H01R12/14;H01R13/46;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薄型化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和系统主机之间的信号通信量,非常的庞大且频率非常高,所以,目前架设在液晶显示器接口与系统主机板接口之间的高频信号传输系统,采用具有超高速(1.4Gb/s)、低功耗及低电磁辐射特性的低压差分信号(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接收器作为液晶显示器接口的信号传输接口,并经由信号传输线(Transmission Line)的连接,与系统主机板接口上的信号传输接口,即与系统主机板接口上的连接器插座,一起构成信号连接,和共同组成一种常用的LVDS信号传输系统。
一般使用在这种常用的LVDS信号传输系统中的公端连接器,其结构包括有上铁壳、绝缘本体、导电端子、软性排线以及下铁壳,下铁壳上先安装设置绝缘本体,绝缘本体上插设导电端子,导电端子上再搭接软性排线,上铁壳设置于绝缘本体上。此种现有的连接器的结构较为复杂,故制程步骤较多且成本较高,另外,此种连接器所占的体积较大,对现今产品设计讲求轻薄短小的趋势潮流而言,并不符合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连接器,其利用电路板前后两端的对接部及连接部将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软性排线连接起来,从而简化连接器的结构,减小连接器的体积,有利于连接器的轻薄短小化,还降低了连接器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连接器,其利用电路板前后两端的对接部及连接部将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软性排线连接起来,而且通过电路板前端的接点配合电路板后端的连接部的导线的间距与数量的特殊设计,达到满足不同产品的客制化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型连接器,其包括:
一下壳体,其中该下壳体具有一凸出部;
一电路板,设置于该下壳体上,其中该电路板前端具有一对接部,该对接部上形成有数个接点,该对接部设置于该凸出部上,该电路板后端具有一连接部,该连接部延伸出于该下壳体外;以及
一上壳体,组装于该电路板上。
更包括:
一补强板,设置于该电路板上,且位于该上壳体与该下壳体之间,其中该下壳体具有一承载部,该补强板位于该承载部上。
更包括:
一拉杆,枢设于该上壳体以及该下壳体之间。
该电路板为软性印刷电路板。
该电路板为软性排线。
该电路板为软硬板。
该连接部设有数条导线,分别电性连接于该对接部的该些接点,该些导线之间的间距等于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
该连接部设有数条导线,分别电性连接于该对接部的该些接点,该些导线之间的间距大于该些接点之间的间距。
延伸凸出于该下壳体的该连接部为可弯曲的。
延伸凸出于该下壳体的该连接部为可弯曲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薄型连接器,其利用电路板作为连接器前端的接触端子以及后端的连接线,此电路板取代了现有连接器结构中的导电端子、绝缘本体与软性排线,由于电路板的体积厚度一般而言较绝缘本体与导电端子的组合体来的小,且结构较为简单,制程上也较为简便,因此可解决现有连接器的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与所占体积大的问题。此外,电路板前端的金手指接点配合电路板后端的连接部的导线的间距与数量的特殊设计,还可以达到满足不同产品的客制化的需求。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以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薄型连接器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薄型连接器的立体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其效果,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及其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未经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49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四氯化硅制备白炭黑的方法
- 下一篇:重型轨道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