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体恒温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5836.7 | 申请日: | 200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192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0 |
发明(设计)人: | 庹明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顺虎 |
主分类号: | F24H1/20 | 分类号: | F24H1/20;F24H7/02;F24H9/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吉科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体 恒温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恒温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燃气内燃式液体恒温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体恒温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现有技术中,液体恒温控制装置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外部燃气外燃或外部电加热器直接对液体进行加热,通过传感器传感的受热液体的温度再控制燃气燃烧装置或电加热器装置。另一种方式是采用两个液体池,一个是恒温液体池,另一个是调节池,通过另一个液体池来调节恒温液体池的温度。上述第一种方式,由于采用外部燃气或外部电加热器进行液体加热,热利用率低,损耗大。第二种方式采用增设调节池进行温度调节,这种方式增加了设备,即需要增加一个调节池,同时,恒温池受热也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构建一种液体恒温控制装置,采用内燃式控制方式,解决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热利用率低、损耗大,以及增加设备且受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通过构建一种液体恒温控制装置,包括收纳液体的容器、燃烧室、换热组件、温度传感器、燃烧控制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由燃烧室供热,所述燃烧控制组件与燃烧室连接并控制燃烧室的燃烧,所述换热组件包括受热液体包裹的导热通道,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受热液体中传感受热液体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燃烧控制组件连接,所述燃烧控制组件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控制导热通道的加热。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导热通道为燃气燃烧的走火通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燃烧控制组件还包括阀门,所述阀门为电磁阀控制燃气进入燃烧室的通断。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还包括用于在受热液体中隔开导热通道的隔板,所述隔板上有所述受热液体可以通过的孔。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温度传感器置于所述隔板上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液体为水溶液。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液体为酸性水或碱性水。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液体为食用油或导热油。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容纳液体的容器的器壁为两层,所述导热通道和包裹所述导热通道的液体密封置于所述容器器壁的两层之间的夹层中,所述器壁夹层中的液体高于容器内壁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容器器壁中容纳的液体为高沸点液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高沸点液体为导热油。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效果是:通过构建一种液体恒温控制装置,采用内燃式的方式进行加热,同时,加热控制装置通过温度传感器传感的液体温度进行加热控制的技术方案,提高了热利用效率,并且不需要增加调节池这类的设备,且液体受热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夹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构建一种液体恒温控制装置,包括收纳受热液体的容器1、燃烧室6、换热组件3、温度传感器4、燃烧控制组件2,所述换热组件3由燃烧室6供热,所述燃烧控制组件2与燃烧室6连接并控制燃烧室6的燃烧,所述换热组件3包括受热液体包裹的导热通道3,所述温度传感器4置于受热液体中传感受热液体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4与所述燃烧控制组件2连接,所述燃烧控制组件2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4的温度控制导热通道3的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顺虎,未经王顺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58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流模式逻辑锁存器
- 下一篇:导线除异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