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推力杆头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6294.5 | 申请日: | 2009-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773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子辉;张鸿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鸿彬 |
主分类号: | B60G21/06 | 分类号: | B60G21/06 |
代理公司: | 福州智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义星 |
地址: | 362200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推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推力杆头。
背景技术:
现有载重卡车其推力杆主要用于导向和传力.在汽车运动中承受较大的推拉力和扭摆力,这就要求推力杆总成的新型推力杆头具有很强的摆动效果,而且使用时又要耐磨、安装方便;目前推力杆头其结构包括安装座1、防尘盖3、钢球4、锁紧螺丝5后盖10、杆头11、卡环12、弹性填充物13、尼龙套14和垫片15见图2,安装座1前部从钢球4一侧的中空置入且置于钢球4内并通过位于钢球4另一侧的锁紧螺丝5锁紧,杆头11内装配有尼龙套14,尼龙套14内装配钢球4,向外依次为弹性填充物13、垫片15和卡环12,在尼龙套14的另一侧的杆头11中部空腔的外开口用后盖10密封。该结构中各部件都是独立分散的零件,装配不方便,同时,尼龙套14缺乏耐磨性和抗冲击性,容易磨损和破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并且关节运转灵活的新型推力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推力杆头,包括安装座、防尘盖、钢球、锁紧螺丝、后盖和杆头,其结构特点为在杆头的中部空腔内放置一大小形状匹配的耐磨钢碗,钢碗的一侧靠在杆头的环形台阶上,钢碗内装有一大小形状匹配的钢球;在钢碗的一侧依次为下油封、防尘盖和安装座,在钢碗的另一侧依次为上油封、锁紧螺丝、环形螺母和后盖;下油封装在钢碗和杆头的环形台阶之间,安装座前部从钢球一侧的中空置入且置于钢球内并通过位于钢球另一侧的锁紧螺丝锁紧,在杆头外壁与安装座之间设有防尘盖密封;钢碗另一侧紧靠环形螺母并由环形螺母定位,环形螺母与设有螺纹的杆头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锁紧,上油封装在钢碗和环形螺母之间,在钢碗的另一侧的杆头中部空腔的外开口用后盖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推力杆头,其特点为杆头内部至钢碗外设有一注油孔,钢碗设有油槽,油槽与注油孔相通,一油嘴一端从杆头外壁接入油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用能和钢球4紧密配合的耐磨钢碗7代替原来的尼龙套14,来达到灵活摆动兼耐磨耐冲击的目的,同时在钢碗7两侧安装油封,避免钢碗7和钢球4间失去润滑,同时延长使用寿命。而环形螺母9代替原来的垫片15和卡环12,来达到固定钢碗7位置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装配简易方便,在三维空间内的自由度量增加,各零部件不易磨损,并且抗冲击强,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推力杆头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安装座1,油嘴2,防尘盖3,钢球4,锁紧螺丝5,下油封6,钢碗7,上油封8,环形螺母9,后盖10,杆头11,卡环12,弹性填充物13,尼龙套14,垫片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推力杆头,包括安装座1、防尘盖3、钢球4、锁紧螺丝5、后盖10和杆头11,其结构特点为在杆头11的中部空腔内放置一大小形状匹配的耐磨钢碗7,钢碗7的一侧靠在杆头11的环形台阶上,钢碗7内装有一大小形状匹配的钢球4;在钢碗7的一侧依次为下油封6、防尘盖3和安装座1,在钢碗7的另一侧依次为上油封8、锁紧螺丝5、环形螺母9和后盖10;下油封6装在钢碗7和杆头11的环形台阶之间,在钢碗7两侧安装油封,避免钢碗7和钢球4间失去润滑,同时延长使用寿命。安装座1前部从钢球4一侧的中空置入且置于钢球4内并通过位于钢球4另一侧的锁紧螺丝5锁紧,在杆头11外壁与安装座1之间设有防尘盖3密封;钢碗7另一侧紧靠环形螺母9并由环形螺母9定位,环形螺母9代替现有技术的垫片15和卡环12见图2,来达到固定钢碗7位置的作用。环形螺母9与设有螺纹的杆头11的内壁通过螺纹连接锁紧,上油封8装在钢碗7和环形螺母9之间,在钢碗7的另一侧的杆头11中部空腔的外开口用后盖10密封。杆头11内部至钢碗7外设有一注油孔,钢碗7设有油槽,油槽与注油孔相通,一油嘴2一端从杆头11外壁接入油槽中。使油嘴2能随时向推力杆内钢碗7和钢球4添加润滑油,保持各部件的灵活性和延长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鸿彬,未经张鸿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62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循环缝纫机的送进装置
- 下一篇:彩色涂层钢板涂膜烘烤后的冷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