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塑料包装袋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6557.2 | 申请日: | 200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9044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蔡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狮市新光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30/10 | 分类号: | B65D30/10;B65D77/38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梧邨 |
地址: | 362700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塑料 装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包装袋。
背景技术
塑料包装袋一般是由前、后两张塑料薄膜热合而成,包装袋的顶部热合形成封口部,封口部下方为可容置内容物的容物部,为了便于打开包装袋,一般在包装袋容物部的侧边沿设置有撕裂口。使用时,从撕裂口将封口部撕开,便可轻松打开包装袋。但现有的包装袋,撕裂口设置于容物部的侧边沿,从撕裂口撕开时,往往因为力道大小或用力方向没掌握好,使得开口撕得过大了,开口太大不仅无法很好控制内容物倾倒的量,而且还可能在撕开的瞬间导致内容物外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控制开口大小的新型塑料包装袋。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塑料包装袋,包括封口部和容物部,上述封口部的一侧夹层内部设有未热合的小容腔,此小容腔与上述容物部相连通;上述封口部的顶沿相对应的一侧开设有撕裂口,且此撕裂口的尖角由内而外地指向上述小容腔。
上述小容腔为下大上小的尖角状。
上述封口部上于靠近上述小容腔内侧的部位开设有缺口,上述撕裂口开设于上述缺口的外侧边上。
上述缺口为V形缺口或U形缺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方案后的有益效果为:在撕开口时,由于撕裂口的尖角斜倾向外地指向位于封口部一侧夹层内部未热合的小容腔,而未热合的小容腔的大小形状可预先确定,因此可有效控制开口的大小,从而可方便控制倾倒内容物的量。而且,本实用新型在封口部上靠近小容腔内侧的部位开设有缺口,而且撕裂口设置于缺口的外侧边上,这样不仅可进一步控制开口的大小和方向,而且包装袋沿撕裂口撕开后,包装袋的开口位于缺口的外侧,形成一类似漏斗的结构,利于倾倒内容物特别是液体内容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塑料包装袋,如图1所示,包括封口部1和容物部2,封口部1的左侧夹层内部设有未热合的小容腔11,小容腔11与容物部2相连通,小容腔11为下大上小的尖角状,封口部1的顶沿左侧开设有撕裂口12,撕裂口12的尖角由内而外地指向小容腔11。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塑料包装袋,如图2所示,包括封口部1和容物部2,封口部1的左侧夹层内部设有未热合的小容腔11,小容腔11与容物部2相连通,小容腔11为下大上小的尖角状,封口部1上于靠近小容腔11内侧的部位开设有V形缺口13,撕裂口131开设于V形缺口13的外侧边上,且撕裂口131的尖角由内而外地指向小容腔11。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其他基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一般性扩展的技术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狮市新光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未经石狮市新光塑料包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65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