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路铝线接线柱结构及显像管偏转线圈绕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7220.3 | 申请日: | 2009-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375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能;李品焕;许能国;黄忠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5/04 | 分类号: | H01F5/04;H01R13/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15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 接线柱 结构 显像管 偏转线圈 绕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路铝线接线柱结构及显像管偏转线圈绕组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铜线的价格比较昂贵,而铝线的价格相对便宜很多,因此开发使用铝线的偏转线圈。这样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更具有价格优势,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偏转线圈只有在通电的情况下才能起到作用,因而线圈绕组的两端必须接通电源。一般是采用将导线缠绕在偏转线圈的端子板的接线柱上,然后再焊接。最后将外部电源线的接入端焊接在接线柱上的方法解决偏转线圈的导通问题。但由于铝绕组与端子板接线柱相连接的接线端暴露在空气中时容易被氧化和腐蚀,因此在铝绕组的接线端处需要覆盖一层绝缘层(如硅胶),以使铝绕组的接线端与外部空气完全隔离,以防止铝绕组的接线端被氧化和腐蚀。然而在铝绕组的接线端处覆盖一层绝缘层后,外部电源线的接入端就难以和铝绕组的接线端相联接,给产品的加工生产及使用造成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路铝线接线柱结构及显像管偏转线圈绕组装置,该装置不仅有利于用户实现铝线接线端与外部电源线的联接,而且能有效避免铝线接线端受到氧化和腐蚀,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铝线接线柱结构是这样的:端子板上接线柱为“L”形,所述“L”形接线柱纵向段焊接有铝线接线端并设有绝缘材料包覆外层以避免裸露的铝线被氧化及腐蚀;所述“L”形接线柱的横向段用于外接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显像管偏转线圈绕组装置是这样的:它包括显像管、偏转铝线线圈绕组,和绝缘连接在显像管后座体的端子板上的“L”形接线柱,所述“L”形接线柱纵向段焊接有铝线接线端并设有绝缘材料包覆外层以避免裸露的铝线被氧化及腐蚀;所述“L”形接线柱的横向段用于外接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不仅有利于用户实现铝线接线端与外部电源线的联接,而且能有效避免铝线接线端受到氧化和腐蚀,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因此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其市场前景可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铝线接线柱结构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显像管偏转线圈绕组装置的构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铝线接线柱结构1,包括端子板14,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板上绝缘连接有“L”形接线柱11,所述“L”形接线柱纵向段111焊接有铝线13接线端并设有绝缘材料包覆外层12以避免裸露的铝线被氧化及腐蚀,所述“L”形接线柱的横向段112用于外接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显像管偏转线圈绕组装置2,包括显像管、偏转铝线线圈绕组21,和绝缘连接在显像管后座体的端子板上的“L”形接线柱11,所述“L”形接线柱纵向段111焊接有铝线接13线端并设有绝缘材料包覆外层12以避免裸露的铝线被氧化及腐蚀,所述“L”形接线柱的横向段112用于外接电极。
生产制作时,首先将铝线线圈绕组的接线端缠绕在“L”形接线柱的纵向端上并焊接完成,接着在锡包覆层的外围覆盖一层绝缘层(如硅胶),使铝线线圈绕组的接线端与外部空气隔离。最后将外部电源线缠绕并焊接在“L”形接线柱的横向端上。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72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连铸机结晶器的振动装置及连铸机
- 下一篇:多功能绘画辅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