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诱灭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8042.6 | 申请日: | 2009-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343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吴雁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雁锋 |
主分类号: | A01M1/08 | 分类号: | A01M1/08;A01M1/02;A01M1/1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2200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灭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诱灭虫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灭虫灯的灭虫手段一般只为粘捕、空气负压涡吸、高压电击等方法中的一种,手段单一,灭虫效果不佳。现有种植大棚内的通风、灭虫、照明设备结构分离,功能单一,使投入成本增加;在大棚栽培环境中,尤其是对光照,氧气,湿度等环境因素敏感的作物(如食用菌等)以及处于敏感期的作物(如幼芽期等)的栽培环境中,多种单一功能设备的混杂使用,会对作物造成不良生理影响,不利于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光诱灭虫装置,该装置设计合理,构造简单,可通过诱虫灯产生的光线诱引蚊虫后,利用风叶旋转产生空气负压涡吸和粘虫黄板的粘捕两种方式实现杀灭蚊虫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前侧具有开口的吸虫网兜体,所述吸虫网兜体的前侧部与一壳体相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由电机驱动的风叶及诱虫灯,所述诱虫灯安装于风叶中部前侧,所述诱虫灯的周部设有分别铰接在壳体两旁侧的可旋转遮光盖板,所述可旋转遮光盖板的外板面或内板面上设有粘虫黄板。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优点是:粘捕和空气负压涡吸两种杀虫手段的结合使用,能够实现更佳灭虫效果;结构新颖,实现多功能,避免多重投入,降低成本;结构和功能上的独特设计,有利于环境因素敏感类作物栽培环境中环境因素的控制,在食用菌栽培中,与菇房菇棚的缓冲道、防虫网等结合使用,效果更为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构造示意视图。
图2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立体构造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旋转遮光盖板开启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阐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诱灭虫装置包括前侧具有开口的吸虫网兜体7,所述吸虫网兜体的前侧部与一壳体4相连接,所述壳体上设有由电机2驱动的风叶1及诱虫灯3,诱虫灯安装于风叶中部前侧,诱虫灯的周部设有分别铰接在壳体两旁侧的可旋转遮光盖板8,所述可旋转遮光盖板的外板面或内板面上设有粘虫黄板9。
上述的吸虫网兜体由致密金属网环5和致密布质网袋6构成。
上述的遮光盖板上设有用于固定粘虫黄板的活动板夹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当诱虫灯和风叶打开,且可旋转遮光盖板敞开时,蚊虫经诱虫灯所吸引飞经入吸虫网兜体的开口附近,被强气流吸入通风道,经强风流绞杀后被压入吸虫网兜体的致密布质网袋内,当风叶关闭时,致密布质网袋自然垂下,蚊虫则被困于网袋中,达到杀灭蚊虫效果。
可旋转遮光盖板的内侧或外侧均可固定粘虫黄板,利用粘虫黄板的粘捕作用杀灭蚊虫。
此外,可旋转遮光盖板可以沿壳体两旁侧自由转动,调节角度可遮挡部分光线和通风道,有利于栽培环境中环境因素的控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兼具通风、灭虫和照明功能的环境因素敏感类作物种植大棚专用装置,该装置通过诱虫灯产生的光线诱引蚊虫后,利用风叶旋转产生空气负压涡吸和粘虫黄板的粘捕两种原理实现杀灭蚊虫的效果。该装置可根据具实际情况选择灭虫模式,加之诱虫灯旁具可旋转挡板设计和风力调档设计,更有利于食用菌等环境因素敏感类作物的生长。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雁锋,未经吴雁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80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