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股骨近端锁定板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8308.7 | 申请日: | 2009-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483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博颖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4 | 分类号: | A61B17/7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国庆 |
地址: | 361022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股骨 锁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内植入物,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内植入物。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平均寿命的提高,高龄老人在社会人口结构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重。股骨近端骨折是高龄老人最常见的骨折类型,高龄老人由于合并有骨质疏松,给此类骨折的治疗带来极大麻烦。保守非手术治疗需要长时间卧床,且由于老年人愈合能力差,往往长期不愈。同时长期卧床带来的肺部、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并发症,容易导致老人死亡。手术治疗往往由于严重的骨质疏松,内固定器无法达到有效可靠的固定。目前针对股骨近端骨折采取的治疗方法主要有:1.股骨近端髓内钉(PFN);2.动力髋加压螺钉(DHS)套筒板。DHS与PFN均采用单极大螺钉固定股骨头颈部,且无法对小转子进行固定。对股骨近端骨折固定效果不好,把持力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股骨近端锁定板,可对小转子进行固定并提高固定效果和把持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股骨近端锁定板,长条形板状的主干部设有多个锁定螺孔,主干部上端的前倾部向前弯折,前倾部上端的头部向后弯折;主干部上靠近前倾部处设有向后上方倾斜的支撑螺孔;前倾部上设有前倾螺孔并在前倾螺孔与支撑螺孔之间设有小转子固定螺孔;头部设有颈干螺孔。该股骨近端锁定板上部的支撑螺孔、前倾螺孔和颈干螺孔分别与三枚不同高度的空心锁定钉配合,与主干部形成三维立体支撑固定架,为股骨近端提供良好的把持力,可有效地防止术后松动。颈干螺孔与支撑螺孔中的空心锁定钉在股骨近端的冠状面上成三角支撑关系,可有效地防止颈干角变小。小转子固定螺孔为松质骨拉力钉提供了有效固定小转子的优势,可有效地防止髋内翻,并有效地防止前倾角的丢失。
所述支撑螺孔、前倾螺孔和颈干螺孔的外径相同并大于小转子固定螺孔的外径;小转子固定螺孔的外径大于锁定螺孔的外径。支撑螺孔、前倾螺孔和颈干螺孔这三个大螺钉螺纹孔能有效地承受股骨骨折所需承重的力量,前倾部较小的小转子固定螺孔对股骨小转子骨折能有效地复位固定。
所述主干部下端的尾部呈向下收缩的锥面,方便该锁定板插入手术切口处。
所述头部的上端设有克氏针孔。头部的克氏针孔可在手术过程中提供预先的临时固定作用,方便手术操作。
所述主干部的背面开有多道横向凹槽。在主干部背面形成有限接触设计,使该锁定板植入时不全部压迫骨面,保留了良好的血运循环。
本实用新型股骨近端锁定板,采用上述的结构,为股骨近端提供良好的把持力,可有效地防止术后松动,有效防止颈干角变小,可有效的防止髋内翻,并有效地防止前倾角的丢失。前倾部和头部参照股骨近端的弧形设计成相应的弯折,形成低切迹解剖型接骨板,降低了软组织的激惹,在术中基本不需要折弯。它具有独特的成角稳定性和轴向稳定性,即便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螺钉也有很好的锚合力。对粉碎性的骨折能提供良好的支撑,有利于解剖复位。主干部独特的多个锁定螺孔设计可确保最佳的应力分散,有效地防止1、2期复位的丢失。它成角稳定:在复杂的骨折尤其是伴有骨质疏松的情况下,相应的锁定螺钉提供成角稳定并达到最佳的持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股骨近端锁定板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股骨近端锁定板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股骨近端锁定板,长条形板状的主干部11上端延伸出向前弯折的前倾部13。前倾部13上端延伸出向后弯折的头部12。主干部11下端的尾部14呈向下收缩的锥面。
主干部11设有多个下肢锁定螺孔112。主干部11上靠近前倾部13处设有向后上方倾斜的支撑螺孔111。主干部11的背面开有多道横向凹槽113。前倾部13上设有前倾螺孔131并在前倾螺孔131与支撑螺孔111之间设有小转子固定螺孔132。头部12设有颈干螺孔122,头部12的上端设有克氏针孔121。
近端的支撑螺孔111、前倾螺孔131和颈干螺孔122的外径均为7.3毫米,配合使用三枚不同高度的7.3毫米空心锁定钉。前倾部13的小转子固定螺孔132的外径为6.5毫米,配合使用6.5毫米松质骨拉力钉以有效固定小转子。主干部11的锁定螺孔的外径为5.0毫米,配合通用的5.0毫米锁定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博颖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大博颖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83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后挡风玻璃下包边条
- 下一篇:一种多点检测防止酒后驾车的自动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