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六连杆铰链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8591.3 | 申请日: | 2009-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632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晋维宙;宋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D3/06 | 分类号: | E05D3/06;E05D5/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3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杆 铰链 结构 | ||
1、一种六连杆铰链结构,由连接车身的上固定座、内连杆、上连杆、外连杆、下连杆及连接舱门的下固定座通过销轴联结方式两两相联,形成六连杆的七个转动幅;其特征在于:内连杆为一弧形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连杆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外连杆为一“ε”型杆体。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六连杆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内连杆与外连杆的上端铰接在上固定座上,上连杆与下连杆的上端铰接在下固定座上,内连杆下端与上连杆下端铰接在一起,外连杆下端与下连杆下端铰接在一起,外连杆与上连杆的杆身铰接在一起;上固定座两铰接点之间的间距、下固定座两铰接点之间的间距及下连杆两铰接点之间的间距相同;若此间距为W,则内连杆两铰接点之间的间距为1.96W,上连杆下端铰接点与其和外连杆铰接点之间的间距为0.75W,上连杆上端铰接点与其和外连杆铰接点之间的间距为0.94W,外连杆上端铰接点与其和上连杆铰接点之间的间距为1.625W,外连杆下端铰接点与其和上连杆铰接点之间的间距为1.06W。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连杆铰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座通过螺栓和螺母板与铰链固定支座相联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859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缆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机转子离心铸铝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