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制品隐藏式顶针脱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8940.1 | 申请日: | 2009-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545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03 |
发明(设计)人: | 刘善木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新鸿洲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B29C45/26;B29C45/4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诚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方惠春;黄国强 |
地址: | 361000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制品 隐藏 顶针 脱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塑料制品隐藏式顶针脱模结构,属于塑料制品脱模结构类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模具,一般由动模和定模组成一定形状的型腔,而通过原材料在型腔内被压缩或膨胀而形成一定制品,定模和动模分离而把制品脱离出型腔。对于一些小型的塑料制品,顶针的位置由于制品太小而没地方安排适当大小的顶针,但制品必须得脱出型腔,如果采用很细小的顶针(例如:直径0.3以下)会出现顶针强度不足,在强大的注塑压力下容易弯曲变形,无法顺利生产,且在制品上留有顶针痕迹并出现毛边和凸起的不良,影响了制品的外观,尤其是对于外观要求高的制品是不允许的。
另外,加工小型的塑料制品壁较薄,该薄质制品壁的端面与顶针接触困难,这就要求设置顶针时精度较高,从而增加了设计难度和生产模具的成本。
然,注塑成型品的脱模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要解决的,尤其是对于小型制品,脱模技术要求高,故才有本实用新型的提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小型制品脱模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脱模简单的塑料制品隐藏式顶针脱模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和定模配合形成一定形状的型腔,顶针设置于动模,动模上还设有滑块,其中,所述的滑块位于顶针的顶端部与制品之间。
所述的滑块是靠设置于定模上的斜导柱拉开的,顶针藏在滑块底部,当滑块的向外拉开到位后,顶针再顶出制品。
本实用新成型过程中,滑块接触于成型品上,而顶针隐藏于滑块的下方,不直接参与成型,避免出现顶针印迹及毛边,当需要脱模制品时,滑块滑移,此时,顶针向上运动从而顶出制品,完成制品脱模动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
1、成型时,由于顶针不直接参与成型,避免出现顶针印迹及毛边;
2、由于顶针不直接参与成型,顶针的直径可以适当加大,满足其强度和刚度的需求,生产能稳定顺利地进行。
3、本实用新型使用简单、结构合理,制品外观达到光滑表面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是图1中D顶针布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4是图1中B-B剖视图;
图5是图4中局部放大图;
其中,1、顶针,2,滑块,3、制品,4、斜导柱,5、型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动模和定模,动模和定模配合形成一定形状的型腔,顶针设置于动模,动模上还设有滑块,其中,滑块位于顶针的顶端部与制品之间。滑块是靠设置于定模上的斜导柱拉开的,顶针藏在滑块底部,当滑块的向外拉开到位后,顶针再顶出制品。
本实用新成型过程中,如图4,滑块接触于成型品上,而顶针隐藏于滑块的下方,不直接参与成型,避免出现顶针印迹及毛边,如图5,当需要脱模制品时,滑块滑移,此时,顶针向上运动从而顶出制品,完成制品脱模动作。在注塑成型后对注塑品内的型芯5进行脱模。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为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新鸿洲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新鸿洲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89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面刷卡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磁动力秋千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