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电源供应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9095.X | 申请日: | 200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055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非凡(福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N6/00 | 分类号: | H02N6/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梧邨 |
地址: | 362000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电源 供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具体是一种太阳能电源供应器。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高科技迅速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存在电源供应问题,目前普遍以市电或不可回收的干电池作为主要来源,污染问题及能源短缺急剧加速,市场上也出现了为专用电子产品设计的应急充电器,但较为单一,只能为少数同类产品充电或供电,使用电源多为有污染性的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为多种电子产品充电或供电的环保型的太阳能电源供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太阳能电源供应器,包括相互活动连接的本体和上盖,上述上盖上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上述本体内设置有充电控制模块、可充电电池和总控制电路,上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上述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上述可充电电池的输入端,上述可充电电池的输出端连接上述总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上述总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复数个输出端口。
上述总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有MP3播放器,此MP3播放器电连接有USB端口。
上述本体上设置有指南针。
上述本体上设置有时钟和温度显示部件。
上述可充电电池为锂电池。
上述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源适配器输入端口。
上述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车载电源输入端口。
上述充电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有太阳能板输入端口。
上述复数个输出端口包括手机充电端口和笔记本电脑充电端口。
上述总控制电路包括控制芯片、总控制开关、对应于上述手机充电端口的手机分开关和对应于上述笔记本电脑充电端口的笔记本电脑分开关,上述总控制开关和上述各个分开关分别连接于上述控制芯片的相应输入端,上述手机充电端口、上述笔记本电脑充电端口和上述MP3播放器分别连接于上述控制芯片的相应输出端。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源供应器,有益效果为:利用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供电,降低了对市电的依赖,内部使用可循环充放电的可充电电池,减少对资源浪费,能对多种产品充电或供电,能满足绝大部份人的需求,极大地方便用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电源供应器,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和上盖2,本体1和上盖2的一侧边通过转轴21活动连接,上盖2的内表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22,上盖2的一侧面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口23。
本体1内设置有锂电池11和电路板,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时钟和温度显示部件12、指南针13、MP3播放器14、充电指示灯15、笔记本电脑分开关16、总控制开关17、手机分开关18和喇叭口19。本体1的一侧面设置有手机充电端口3和与MP3播放器14电连接的USB端口141及耳机端口142,同时USB端口141也可作为数码产品充电端口,本体1的另一侧面上设置有充电端口4,充电端口4可连接太阳能电池板22的输出、电源适配器的输出或车载电源的输出。本体1的前侧面设置有笔记本电脑充电端口5、风扇口6、LED照明灯7和备用端口8。
电路板上设置有充电控制模块91和总控制电路92,如图2所示,充电控制模块91的输入端连接充电端口4,充电控制模块91的输出端连接锂电池11的输入端,锂电池11的输出端连接总控制电路92的输入端,充电控制模块9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充电指示灯15;总控制电路92包括控制芯片921、总控制开关17、对应于手机充电端口3的手机分开关18和对应于笔记本电脑充电端口5的笔记本电脑分开关16,总控制开关17和分开关18、16分别连接于控制芯片921的相应输入端,手机充电端口3、笔记本电脑充电端口5和MP3播放器14分别连接于控制芯片921的相应输出端,MP3播放器14的输出端连接有耳机端口142,MP3播放器14的输入端连接USB端口141。控制芯片921的输出端还连接有LED照明灯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非凡(福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非凡(福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90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