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卷式膜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39342.6 | 申请日: | 200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0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黄松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天泉鑫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08 | 分类号: | B01D61/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式膜壳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反渗透膜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卷式膜壳结构。
背景技术
反渗透是用足够的压力使溶液中的溶剂(一般常指水)通过反渗透膜(一种半透膜)而分离出来,方向与渗透方向相反,可使用大于渗透压的反渗透法进行分离、提纯和浓缩溶液。利用反渗透技术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盐、胶体,细菌、病毒、细菌内毒素和大部分有机物等杂质。反渗透膜的主要分离对象是溶液中的离子范围,无需化学品及可有效脱除水中盐份,系统除盐率一般为98%以上。所以反渗透是最先进的也是最节能、环保的一种脱盐方式,也已成为了主流的预脱盐工艺。
现有卷式膜壳有端面偏心进料和侧面进料两种形式,如图1所示的端面进料结构的卷式膜壳,其在膜壳的端面1’上偏心的设有进料孔11’,由于中心位置被透过液管路2’所占,只好在端面偏心截面开孔进出料液,其缺点是进料不均匀,使膜元件流道中料液流速不均,截留物易堵塞膜面,过滤效率低。
如图2所示的侧面进料结构的卷式膜壳,其是在膜壳的近一端的侧面3’设有进料孔31’,使进料形式是流体从侧面进入,充满进料腔后呈90度方向将流体挤入膜元件流道4’中,流体阻力大,能耗高。
因此,以上二种形式的卷式膜壳均不符合高负荷料液膜分离要求,分离效率低,易堵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膜元件流道内部流体阻力最小,以实现高效分离和消除高负荷物料分离流体阻力的卷式膜壳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卷式膜壳结构,其包括位于膜壳两端的进出料液口,以及位于膜壳中的膜元件中心透过液收集管;其中:该膜壳两端的进出料液口为锥形口,且在该锥形口容腔内各安装有透过液引出管,该透过液引出管一端与膜元件中心透过液收集管连接,另一端是引出膜壳之外。
所述透过液引出管与进出料液方向呈90度方向引出。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由于锥形进出料液口的设置以及锥形进出口容腔内安装的透过液引出管,可以实现料液从端面中心引入引出,令膜元件中心进出料液,使流入流出膜元件时均匀分布且阻力小,以实现高效分离和消除高负荷物料分离的流体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1的结构示意图(端面进料);
图2为现有技术2的结构示意图(侧面进料);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配合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卷式膜壳结构,其包括位于膜壳两端的进出料液口1,以及位于膜壳中的膜元件中心透过液收集管2;而本实用新型的关键在于:该膜壳两端的进出料液口1为锥形口,且在该锥形口容腔11内各安装有透过液引出管3,该透过液引出管3一端与膜元件中心透过液收集管2连接,另一端是从锥形口容腔11侧壁引出膜壳之外,即透过液引出管2与进出料液方向呈90度方向引出。
如此形成卷式膜壳结构,该锥形进出料液口1的设置以及锥形进出口容腔11内安装的透过液引出管3,可以实现料液从端面中心引入引出,令膜元件中心进出料液,使流入流出膜元件时均匀分布且阻力小,以实现高效分离和消除高负荷物料分离的流体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天泉鑫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天泉鑫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934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组中药芫花二萜原酸酯类化合物
- 下一篇:高速电主轴的外装叠簧式松拉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