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连铸事故包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39936.7 | 申请日: | 2009-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17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王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 |
主分类号: | B22D41/04 | 分类号: | B22D41/04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振中 |
地址: | 830022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事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铁厂用事故包结构的改进,特别是改进的连铸事故包。
背景技术
在连铸生产过程中,由于钢包滑动水口机构质量或装配原因,造成钢流失控,为防止中间包满溢,随时准备将钢包运离中间包,必须使用事故包承接事故状态的剩余钢水。连铸事故包是一个具有圆形截面的桶形容器,事故包翻后成为圆坨块状冷钢,在回收过程中,需用氧气切割成一定大小的废钢块,才能回炉冶炼,一般情况下要先横向切割再纵向切割成8块,每块重量1.8~2.3吨。每吨割损按0.3吨计算,1000吨事故冷钢的割损为:1000×0.3=300吨。另外,对一个事故包翻后圆坨块冷钢人工进行切割处理时间一般需要4~5个班时,一个班为8个小时,即32~40小时,且氧气用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连铸事故包,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能够大大减少冷刚割损率,减少事故处理班时,降低氧气用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连铸事故包,包括一桶形壳体,壳体内配合设置着一桶形耐火砖层,壳体中部内竖直设置着一交叉呈X形或十字形布置的隔墙,隔墙将壳体内空间分隔成四部分。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剩余钢水进入其中,在隔墙的阻隔下被分成四块,这样只需要水平切割即可,而不用再纵向进行切割了,使得切割损耗减少了72%左右,大大减少了切割圆坨废钢造成的浪费。另外,事故包翻后冷钢已经被分成4块成型块,切割量大大减少,还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处理一个事故包翻后4块成块型冷钢,人工进行切割时间只需1个班时×8=8小时,原来处理时间需要4~5个班时,即32~40小时,现在减少了24~32小时。同时还节约氧气成本:由于处理一个事故包翻后4块成块型冷钢,人工进行切割时间只需原来时间的20~25%,降低人工切割时的氧气用量,粗略计算,氧气用量减少75%以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事故包冷钢的重量减少了2~4吨,给汽车运输带来了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制造,能够大大减少冷刚割损率,减少事故处理班时,降低氧气用量,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改进的连铸事故包,如附图所示,包括一桶形壳体3,壳体3内配合设置着一桶形耐火砖层2,壳体3中部内竖直设置着一交叉呈X形或十字形布置的隔墙1,隔墙1将壳体3内空间分隔成四部分。
所说的隔墙1为由耐火砖砌筑构成的。
这样剩余钢水进入壳体3内后,在隔墙1的阻隔下被自然分成四部分,从而大大减少了对钢块的纵向切割工作量,极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废钢的切割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未经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399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