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退火炉炉气密封结构及连续退火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0437.X | 申请日: | 2009-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5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风;龙善北;邓宗钰;陈祖礼;杨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9/5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春光;朱德仁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退火炉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行业连续退火炉结构,特别是连续退火炉炉气密封结构及使用该密封结构的连续退火炉。
背景技术
退火是消除铸件应力最可靠、有效且省时的方法,铸造行业在大批量生产的铸件时一般采用连续退火炉对铸件进行退火处理。现有的炉气密封结构是这样的:在装料台车下面左右各固定一个砂刀,退火炉炉壁对应位置各固定一个密封槽,密封槽里装满砂子,砂刀插入密封槽中以阻挡从装料台车和炉体之间缝隙吹来的高温炉气。实施过程中发现如此单一的密封结构不能完全阻挡炉气,使得连续退火炉所的炉气密封结构效果不太理想,仍然有较多炉气通过密封结构吹到轴承座和轴承,高温炉气的热风作用使轴承座和轴承的使用寿命大大减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炉气密封效果好,延长连续退火炉轴承座和轴承使用寿命的连续退火炉炉气密封结构以及使用该密封结构的连续退火炉。
本实用新型连续退火炉炉气密封结构如下:包括密封槽和砂刀,砂刀固定在装料台车下面左侧和右侧,退火炉炉壁对应砂刀的位置设置密封槽,密封槽里放置砂子,左侧和右侧设置的砂刀和对应的密封槽分别至少设置两层,砂刀插入对应密封槽的砂子中以阻挡从装料台车和炉体之间缝隙吹来的高温炉气。
本实用新型连续退火炉炉气密封结构中,密封槽和砂刀可以采用适宜的结构,每侧的至少两层密封槽和砂刀中,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密封槽和砂刀可以水平排列,也可以阶梯排列。
本实用新型连续退火炉,包括加热炉炉体和装料台车,其中,至少两层密封槽设置于加热炉炉体上,至少两层砂刀设置于装料台车上。
本实用新型连续退火炉炉气密封结构中,在原炉气密封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一层或一层以上,能更有效的阻挡炉气的通过,有效地提高了密封效果,实验表明改进后的炉气密封结构使用效果良好,大大的提高了轴承座和轴承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装置简单、实用性强,可以广泛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续退火炉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是现有炉气密封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炉气密封结构主视图。
图中结构为:1-加热炉炉体,2-加热器护罩,3-加热器,4-热风循环风机,5-车轮冷却吹风管,6-轴承座与轴承,7-装料台车,8-一层密封槽,9-一层砂刀,10-二层密封槽,11-二层砂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炉气密封结构的效果。
如图1~图3所示,包括本实用新型炉气密封结构的连续退火炉包括加热炉炉体1,加热器护罩2,加热器3,热风循环风机4,车轮冷却吹风管5,轴承座与轴承6,装料台车7,一层密封槽8,一层砂刀9,二层密封槽10,二层砂刀11,其中除炉气密封结构的其它部件结构及相互关系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技术内容。炉气密封结构采用双层的炉气密封结构,具体包括固定在炉壁上的一层密封槽8、二层密封槽10和固定在装料台车上的一层砂刀9和二层砂刀11,二层密封结构采用阶梯状布置。
与现有密封结构相比,增加了一层密封结构,随装料台车运动的一层砂刀9和二层砂刀11插在固定在炉壁上的装满砂子的一层密封槽8和二层密封槽10中。两层密封结构达到更可靠的炉气密封效果,提高连续退火炉炉气密封的可靠性,从而减少高温炉气对轴承座和轴承的损害,延长轴承座及轴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连续退火炉使用时,装料台车上堆放铸件,当进行退火处理时,高温炉气会沿着装料台车与退货炉壁之间的间隙向轴承及轴承座方向吹,安装炉气密封结构后,首先由于第一层砂刀和密封槽的阻挡作用,大部分的炉气可以被阻挡,第二层的密封结构可以基本阻挡剩下的炉气,这样通过两层密封结构,能更有效地阻挡炉气吹向轴承及轴承座,其可靠性大,实用性强,改造成本低,是一种炉气密封结构的重大进步,大大提高了轴承和轴承座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04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