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气预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41160.2 | 申请日: | 2009-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7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蔡小伟;刘益军;苏怀林;梁裕富;陈美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俞佳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分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柴油机的油气预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柴油机的发展和环保的要求,对柴油机油气分离的分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技术中一般只设计了单一的油气分离装置,油气分离效率较低。为柴油机提供一种使得油气分离效率高且结构简单的柴油机的油气预分离装置,成为现有技术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此在油气分离器前设置合适的油气预分离装置很重要,能有效保证最终的油气分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增加旋风式预分离及迷宫式导流板结构的油气预分离装置可使油气的分离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气预分离装置,设于气缸盖罩的油气通道内,油气通道由气缸盖罩和呼吸器盖板围合而成,油气通道一侧设油杯,油杯内设旋风式导流板,通过旋风式导流板对油气形成旋风式预分离;油气通道另一侧设出气管,呼吸器盖板底部、出气管的相应位置处设回油弯管。
其中,油气通道内、旋风式导流板与出气管之间设迷宫式导流板,迷宫式导流板为位于油气通道两侧间隔设置的导流板,形成通道内油气的碰撞式预分离。
优选地,旋风式导流板具体为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三扇切向导流板。
优选地,回油弯管呈U型,用于将所述呼吸器盖板上分离后的存油回流至柴油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油气预分离装置通过旋风式导流板和迷宫式导流板的共同作用,可实现有效预分离气体中含油成分(油滴)的作用,且结构紧凑简单,容易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气预分离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油气预分离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局部剖视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油气流向);
图4是图3的B-B向局部剖视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油气流向);
图5是图3的C-C向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3的D-D向局部剖视图(图中箭头方向为油气流向)。
其中附图标记为:
1-气缸盖罩垫片;2-气缸盖罩;3-呼吸器盖板;4-第一螺栓;5-弹垫;6-第二螺栓;7-回油弯管;8-油杯;9-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用油气预分离装置,包括气缸盖罩垫片1、气缸盖罩2、呼吸器盖板3、第一螺栓4、弹垫5、第二螺栓6、回油弯管7、油杯8、出气管9等部件。气缸盖罩2通过第二螺栓6与柴油机的气缸盖进行连接紧固,并通过气缸盖罩垫片1进行密封,防止油气外泄。呼吸器盖板通过第一螺栓4及弹垫5与气缸盖罩2相连接紧固,回油弯管7焊接在呼吸器盖板3上,油杯8焊接在呼吸器盖板3上。气缸盖罩2的上部设有油气预分离装置。
油气预分离装置,设于气缸盖罩的油气通道内,油气通道如图3、图6箭头所示,该油气通道主要由气缸盖罩2和呼吸器盖板3围合而成。在油气通道的一侧设油杯8,油杯内设旋风式导流板,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旋风式导流板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的三扇切向导流板,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只要能形成旋风即可。通过该旋风式导流板可对油气形成旋风式预分离;油气通道的另一侧设出气管9,呼吸器盖板底部、出气管的相应位置处(如图4所示)设U型的回油弯管7,可以将呼吸器盖板3上分离出来的存油回流至柴油机。
此外,在油气通道内、旋风式导流板与出气管9之间设迷宫式导流板,本实施例中,该迷宫式导流板为位于油气通道两侧间隔设置的导流板(如图6所示),形成通道内油气的碰撞式预分离。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油气的预分离过程:由柴油机气缸盖罩底部来的含油气体经过油杯8中的旋风式导流板先形成旋风式分离,再经过缸盖罩2内的迷宫式导流结构进行碰撞式分离,分离后干净的气体通过出气管9导向柴油机的外部,缸盖罩内迷宫式导流作用在呼吸器盖板的积油通过回油弯管7流回柴油机。
本实用新型油气预分离结构通过旋风式导流板和迷宫式导流板的共同作用,可达到有效预分离气体中含油成分(油滴)的作用,且结构紧凑简单,容易安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11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涡轮后排气接管
- 下一篇:牵引绳张力自动平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