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型防火漏电监控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1641.3 | 申请日: | 2009-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601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龚建林;夏菊生;章崎;万鹏;陆清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精诚测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B15/00 | 分类号: | H02B15/00;H02H3/14;H02H3/20;H02H3/24;H02H3/04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 文 |
地址: | 330096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型 防火 漏电 监控 | ||
1、一种智能型防火漏电监控仪,包括壳体(1)、零序互感器和安装在电路板上的中央处理电路(CPU)、整流放大电路、电压取样电路、声光报警电路、通信电路和电源电路,电压取样电路、声光报警电路和通信电路通过导线分别与中央处理电路(CPU)连接,在壳体(1)的前面板(4)上安装有通过导线分别与中央处理电路(CPU)连接的点阵液晶显示器(2)和按键(3),电源电路将220V市电降压整流滤波后输出+5V直流电供给其它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路可控硅输出电路,双路可控硅输出电路由第1、2三极管(BG1、BG2)、第1、2双向可控硅(KG1、KG2)、第1--第8电阻(R1--R8)、第1、2电容(C1、C2)和第1、2隔离变压器(B1、B2)组成,第1电阻(R1)的一端接中央处理电路(CPU)的第1输出端20脚,第1电阻(R1)的另一端接第1三极管(BG1)的基极,第1三极管(BG1)的发射极接地,第1三极管(BG1)的集电极依次与第2电阻(R2)、第1隔离变压器(B1)的初级线圈串联后接+5V电压,第1双向可控硅(KG1)的端点A1依次与第1隔离变压器(B1)的次级线圈、第3电阻(R3)串联后接第1双向可控硅(KG1)的控制端F1,第1电容(C1)并联在第1隔离变压器(B1)的次级线圈的两端,第4电阻(R4)并联在第1双向可控硅(KG1)的端点A1和端点E1之间,第5电阻(R5)的一端接中央处理电路(CPU)的第2输出端16脚,第5电阻(R5)的另一端接第2三极管(BG2)的基极,第2三极管(BG2)的发射极接地,第2三极管(BG2)的集电极依次与第6电阻(R6)、第2隔离变压器(B2)的初级线圈串联后接+5V电压,第2双向可控硅(KG2)的端点A2依次与第2隔离变压器(B2)的次级线圈、第7电阻(R7)串联后接第2双向可控硅(KG2)的控制端F2,第2电容(C2)并联在第2隔离变压器(B2)的次级线圈的两端,第8电阻(R8)并联在第2双向可控硅(KG2)的端点A2和端点E2之间,第1双向可控硅(KG1)的端点A1接漏电和过压跳闸输出端G,第2双向可控硅(KG2)的端点A2接欠压跳闸输出端D,第1双向可控硅(KG1)的端点E1和第2双向可控硅(KG2)的端点E2的公共端接火线端L,公共端COM接零线端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型防火漏电监控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检模拟漏电发生电路,自检模拟漏电发生电路由互感器绕组(L)、第3双向可控硅(KG3)、第9--第11电阻(R9-R11)和自检按键(K)组成,第11电阻(R11)的一端接中央处理电路(CPU)的漏电自检端17脚,第11电阻(R11)的另一端接第3双向可控硅(KG3)的控制端F3,第3双向可控硅(KG3)的端点A3接地,第3双向可控硅(KG3)的端点E3依次与第10电阻(R10)、第9电阻(R9)、互感器绕组(L)串联后接零序互感器的输入端,零序互感器的输出端接整流放大电路的输入端,整流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中央处理电路(CPU)的模拟输入端2脚,自检按键(K)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第10电阻(R10)和第9电阻(R9)的公共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精诚测控有限公司,未经江西省精诚测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164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带及采用该光纤带的光缆
- 下一篇:一种地震震波监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