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的空气直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1829.8 | 申请日: | 2009-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47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万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林伟 |
主分类号: | F02M67/12 | 分类号: | F02M67/12;F02M67/02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春元 |
地址: | 317503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空气 直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引擎的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发动机的空气直喷装置。
背景技术:
往复活塞引擎——汽车的心脏,自诞生以来便被世人认可,而当今大规模的电子科技的植入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不外乎它的瞬间响应,精确的控制,良好的燃油经济性。
化油器淘汰之后的这些年,各种新奇的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其中以机械增压、涡轮增压、缸内燃油直喷、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可变排量、停缸技术、可变压缩比、电磁气门、HCCI(均质充量压燃)等先进技术为代表,引领着汽车引擎前进的方向。
以上所及10大技术分别由全球各大汽车厂商独立掌握,而又因各厂商之间的竞争意识,这些技术之间并不能形成一个有效的联合。但有些单厂拥有更多的技术和合作优势,所以造就了一批新技术的诞生。比较成功的技术联合有:
大众的TFSI(涡轮增压+缸内燃油直喷),即在缸内燃油直喷的基础上增设了一套涡轮增压器,降低了发动机的热损失,从而增大了输出功率并降低了燃油消耗,对于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都有帮助。
宝马的Valvetronic(气门正时可变和气门升程可变控制系统,又称电子气门),该发动机省却了传统发动机的节气门结构,减少了泵吸损失,进而可以大大节省耗油量,特别是当发动机处于低转速区时。同时,没有节气门阻流效应的Valvetronic发动机的进气气门周围的进气流速加快,加速了燃油/空气混合物的雾化,提高了燃烧速度。所以,Valvetronic发动机在提高燃油经济性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发动机功率及扭矩输出和降低排放。
本田VCM(可变汽缸管理系统技术),VCM系统能够在三缸、四缸和全六缸工作模式间切换,该系统能够让车辆在起步、加速或爬坡等任何需要大功率输出的情况下保证全部六个汽缸投入工作。而在中速巡航和低发动机负荷工况下,仅运转一个汽缸组,即三个汽缸,后排汽缸组停止工作。在中等加速、高速巡航和缓坡行驶时,发动机将会用四个汽缸来运转。根据负荷变化大小来调节排量,节油的效果是可想而之的。
可变压缩比、电磁气门、HCCI分别是萨博、菲亚特和奔驰的独家专利技术。这些先进技术唯一的目标都是为了使往复活塞内燃机输出更强劲的动力,做到更少的燃油消耗。同时也看出仅仅是2个技术方面的联合就能产生足够的马力,且有效的抑制住了油耗。但是这些却又限制于凸轮轴和正时机构,结构复杂,零件繁琐。虽然菲亚特的电磁气门已经没有凸轮轴,但只能实现简单几个功能组合。
本实用新型在不侵犯上述任何技术结构专利的情况下而开发的一种新技术,能够在这十大领先技术中任意的切换,更灵活的适应车辆的负荷条件和油耗表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多种控制,更灵活的适应车辆的负荷条件和油耗表现的发动机的空气直喷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发动机的空气直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缸内喷油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主电子气阀及副电子气阀,主电子气阀的气阀口设置在主喷气口内,缸内喷油器的喷油嘴针阀及副电子气阀的气阀口设置在副喷气口内。
上述的主电子气阀为:在气阀口的上端依次设置有阀门挺杆、衔铁、回位弹簧,在回位弹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电磁阀,在电磁阀的上部设置有电气接口,在阀门挺杆的外侧设置有高压气体接口。
上述的副电子气阀的结构与主电子气阀的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能够与多种控制方式配套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电喷引擎系统一样,都是由传感器、执行器和计算机控制系统三部分组成,与传统电喷引擎系统区别是:(1)、简化了气缸盖的结构,(2)、取消了进气门,(3)、取消了凸轮轴,并且能够实现多种控制;
3、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机械增压、涡轮增压、缸内燃油直喷、可变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可变排量、停缸技术、可变压缩比、电磁气门、HCCI(均质充量压燃)这十大领先技术中任意的切换,更灵活的适应车辆的负荷条件和油耗表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直喷引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林伟,未经万林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18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球形容纳部的制冷压缩机活塞
- 下一篇:双油封燃油输油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