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以液压为动力的弹簧疲劳试验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2846.3 | 申请日: | 2009-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314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方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蓝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5/00 | 分类号: | G01M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9300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动力 弹簧 疲劳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机械装置,具体是一种以液压为动力的弹簧疲劳试验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高质量仪表弹簧疲劳试验惯用的气动处理方法,所谓处理就是把弹簧反复压缩几千次后,被处理的弹簧仍要保持一定范围规定的尺寸,即要保证弹簧的复位精度。历年来,生产厂家皆采用气缸的活塞杆作反复运动来传递压力,实现单只弹簧的疲劳处理。这种方法效率低,速度慢,噪音大,生产成本也高。部分企业将几根弹簧放置在同一个气室里同时进行处理,但其生产速度有限,装卸也不方便,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弊病更加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噪音相对较低、生产效率高以液压为动力的弹簧疲劳试验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以液压为动力的弹簧疲劳试验机,其特征在于:其机械结构为:包括有上支撑板、下底板和四根立柱,立柱的两端带有螺纹,将上支撑板、下底板固定在一起;在下底板上的中央位置上安装了具有差动形式的工作油缸;所述的上支撑板上,安装有圆盘工作台,圆盘工作台上安装有容置弹簧的弹簧座;有一根与工作油缸活塞杆连接用的圆柱形连杆,连杆的上方安装一个形状为伞结构的压力盘,压力盘下方的工作平面位于被试验弹簧上方,所述工作油缸活塞杆受液压驱动装置控制。
本实用新型通过油缸体的活塞杆作反复运动对弹簧进行数千次的压缩,用液压传动的方法改变了原来行业中惯用的气动处理方法。
所述油缸外连接的液压系统采用差动式油路,以此提高返回运动速度并防止油路过度发热;差动油路中安装有一只液动换向阀,常态下,它起管子作用。实现液动阀关闭的特征是由先导阀决定的,它是一只小流量的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与差动式油路并联了一个可调速的慢速油路,用与在完成作业后让施压体返回到零件的装卸位置,同时考虑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所述的差动式油路上采用一只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来控制油路的方向,该阀在常态下,其进出油口与系统的压力油接通,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出油口又与油缸的下端进油口连接。其二油缸的上端部分的进油口直接与系统压力油连接。由于活塞的上下面积不一样,存在一定的面积差,上下油路接通时,在同一压力的情况下活塞的下方的面积较上面大,下方所产生的推力一定大于上方,此时活塞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其活塞杆也随着活塞一起向上。在运动的过程中,上缸所排出的压力油和系统的供油一起注入油缸的下腔,流量增加了,速度也快了,即让一部分回油在系统内部的流动,直接流向油缸的下腔,同时又避免了系统的过度发热。所述的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换向时,该阀的内部油路也发生变化,其油缸的下腔直接与回油路接通,此时油缸的上腔与系统连接的油路不变,即系统的高压油仍然作用在油缸的活塞上方,而油缸的下腔处于放油状态,活塞杆也就随活塞一起向下运动。
所述油路系统中还并联可使活塞上下作慢速运动的换向油路和调速油路。该油路由O型机能的三位四通电磁阀、单向阀及节流阀组成,上述油路进入慢速工作状态时必须和先导阀同时进入作业。其原因是利用液动阀切断差动油路的通道。先导阀在此起了一个工作方式的选择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机械装置以液压为动力,其方法是速度快,传递力大,可同时处理数量较多的弹簧产品,进而提高了自动化仪表阀门所需高质量弹簧的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且,液压系统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噪音相对较低实现了人性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油路的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液压为动力的弹簧疲劳试验机,其机械结构为:包括有上支撑板1、下底板2和四根立柱3,立柱的两端带有螺纹,将上支撑板1、下底板2固定在一起;在下底板2上的中央位置上安装了具有差动形式的工作油缸4;所述的上支撑板1上,安装有圆盘工作台5,圆盘工作台5上安装有容置弹簧的弹簧座;有一根与工作油缸4活塞杆连接用的圆柱形连杆6,连杆的上方安装一个形状为伞结构的压力盘7,压力盘7下方的工作平面位于弹簧8上方。
液压驱动装置9有三个油路组成,即差动式、可调速式和具有切换形式的工作油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蓝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蓝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28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字电视信号补盲装置
- 下一篇:膜衣机